第61章 诗魁刘天衣(第2页)
 书童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刘天衣不再多言,重新将目光投向岸边那熙熙攘攘的人群。 
 距离诗会正式开始,还有不到半个时辰。 
 清水河两岸的人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在清水河另一侧,一座更为雅致僻静的楼馆内,定南府知府侯语堂,正端坐主位,两旁分别坐着同知郑文昌、通判赵明远等一众州府官员。!x\4~5!z?w...c′o¢m/ 
 桌上摆着精致的茶点,但众人的注意力显然都不在此。 
 侯语堂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官威俨然。 
 他轻抚胡须,看着窗外河心的画舫,缓缓开口道: 
 “刘天衣诗魁乃我大虞文坛中流砥柱,诗名传遍中州,更是陛下眼前的红人。” 
 “此次他能来我定南府设擂,是本府多方争取的结果,诸位切不可怠慢。” 
 同知郑文昌立刻接口,脸上堆满笑容: 
 “府尊大人所言极是,刘诗魁诗作等身,名满天下,此次诗会能在我定南府举办,实乃我府文教之盛事,必将载入地方志册。” 
 他嘴上说着冠冕堂皇的话,心里却明镜似的。 
 侯语堂如此卖力争取,让诗魁来定南府举行诗会。 
 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借机让他那个女婿冯忠露露脸,若能得刘天衣一两句夸赞,甚至真的能赢下刘天衣。 
 那对今后的仕途绝对大有裨益。 
 通判赵明远随即附和道: 
 “听闻刘诗魁有意借此擂发掘新锐,我看大人的女婿,冯贤侄才思敏捷,近年来在青云书院声名鹊起,说不定今日便能一鸣惊人,为我定南府争光。” 
 他这话算是说到了侯语堂的心坎里。 
 侯语堂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捋须道: 
 “年轻人嘛,重在参与,至于结果,不重要!” 
 话虽如此,他眼中那抹期待却是掩藏不住。 
 不远处另一座临河的阁楼里,气氛则更为学术一些。 
 定南府学政崔文彦、青云书院山长周其玉、讲书李青山以及其他几位书院里有头有脸的先生齐聚一堂。 
 学政崔文彦望着河上景象,感叹道: 
 “今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想必能诞生不少传世佳作。” 
 “刘天衣此举,颇有古贤遗风啊。” 
 山长周其玉点头道: 
 “崔学政说的是,设擂求才,而非固守名位,刘诗魁胸襟,令人钦佩。” 
 他话锋一转,看向李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