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指物成诗(第2页)

 “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高通只觉得后背已经被冷汗完全浸湿,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连连点头: 

 “明白,明白!” 

 苏墨满意地拍了拍高通的肩膀: 

 “高大人是聪明人,我相信您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苏墨和高通一前一后从柳树下走回来时,众人心中疑窦丛生,纷纷猜测苏墨到底对高通说了什么。,3+8?看?书¨网~ \已¢发?布¢最_新~章.节* 

 但此刻,更吸引他们的是,苏墨要如何能不能完成一刻钟十首诗。 

 河岸边,一排长桌早已铺开,上面摆放着上好的笔墨纸砚。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苏墨身上。 

 苏墨走到书案前,挽起袖子,神态从容。恰在此时,一阵晚风吹过,河岸柳枝摇曳,带来一丝凉意。 

 “既然起风了,那我这第一首,便写《风》。” 

 说罢,苏墨悬腕运笔: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成,笔搁。 

 一旁负责抄录展示的书童立刻上前,将诗作高声诵读一遍,然后悬挂于旁边的木架之上。 

 诗作一出,现场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响起低低的惊叹声。 

 这短短二十个字,将风的无形力量与四季变化描绘得生动传神,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确是一首绝佳的咏物五绝! 

 然而,让所有人错愕不已的是,最先爆发出喝彩声的,竟然是高通。 

 “好!好诗!苏相公大才!此诗将风之特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妙极!妙极啊!” 

 高通的叫好很是尴尬,但也很是突兀。 

 只见他下一刻,更是抢步上前,几乎是手脚麻利地帮苏墨铺开第二张宣纸,脸上堆满了笑容,那姿态,简直像是苏墨身边最忠心的仆役。 

 这一幕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马天赐和冯忠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不解和恼怒。 

 侯语堂和公孙天纵也皱起了眉头,完全搞不懂高通这突如其来的转变是怎么回事。 

 苏墨对高通的殷勤视若无睹,淡然道: 

 “诸位可曾听到这蝉鸣?其声清越,居高而传远。我这第二首,便咏《蝉》。” 

 说罢,他再次挥毫: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书童再次诵读悬挂。 

 此诗一出,刘天衣的眼睛顿时亮了。他以手抚须,喃喃道: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以蝉喻人,品格自见,不依附,不谄媚,自有声名远播之因。” 

 “此诗格调高洁,已得咏物诗之精髓。” 

 高通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研墨的手更卖力了,仿佛能沾上点才气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