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十年磨一剑

 青云书院山长周其玉一边连连点头,一边低声对身旁的李青山道: 

 “陛下将此子点为白衣博士,足见陛下慧眼识珠啊,此子之才,如浩浩江河,简直深不可测。~搜¨搜.小^说*网+ ~首,发/” 

 而李青山看着气定神闲的苏墨,以及苏墨一口气写下的数篇佳作。 

 激动得老脸通红,之前所有的担忧都化作了虚无。 

 接着,只见苏墨提起手中那支蘸饱了墨的笔,看了看,继而微微一笑: 

 “再看我手中这支笔,墨迹犹存,不由想起去年冬日,于寒窗之下,梅花伴读的情景。” 

 “这第七首,便写《墨梅》。”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直静静观瞧的江南才女娜兰韵,听到此诗,娇躯微微一颤,看向苏墨的目光中,欣赏之色几乎要满溢出来。 

 这苏墨,不仅诗才惊世,其品性志向,竟也如此高洁脱俗。 

 苏墨写罢,闭上眼睛,似乎在酝酿情绪,片刻后,眼角竟真的强行挤出了一滴泪水。 

 他睁开眼,目光扫过在场许多明显是游学在外的年轻士子,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沙哑与感伤: 

 “想在场诸位才俊,大多自幼离家,负笈游学,与父母亲人相隔千里。” 

 “此情此景,使我不得不作下这第八首,《游子吟》。” 

 说罢,他饱含深情,笔锋带着颤意,写下: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8+看+书-网¢ \无.错_内-容? 

 一口气下来,苏墨长吁短叹,没有感情,全是技巧。 

 但这一番操作,还是看得现场不少人红了眼眶。 

 “呜……” 

 来自江南的才子柳如风,竟然第一个忍不住,当场哽咽出声,泪流满面。 

 “想起某离家求学时,母亲与我不停叮嘱,如今面对苏相公这首诗,心中酸楚与思念不由自主。” 

 不仅是他,许多离家的学子都红了眼眶。 

 甚至有些人孝到哽咽不止狠狠共情。 

 苏墨笔锋不停,继续道: 

 “我大虞连年征战,边境不宁,如今不知多少热血男儿入伍从军,北上抗击北蛮,南北相思之苦,难以言表。” 

 “我这第九首,便写这《相思》。”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借红豆寄托相思,语言婉转含蓄,让不少在场的女子脸颊泛红。 

 “第十首!” 

 苏墨深吸一口气,继而环视众人,最终目光落在马天赐、冯忠等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