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秦军之魂,强悍如斯(第3页)

 一旦看到匈奴人重新上马,秦军士卒便会如同上了发条般立刻跳起,重新披甲,双眼再次被军功的火焰点燃,爆发出震天的喊杀声,死命追赶!而匈奴人听到这催命般的喊杀,更是如同惊弓之鸟,不顾人马困顿,拼命鞭打坐骑,只想离那黑色的身影更远一点。 

 就在这日复一日的追逐与喘息中,地势悄然发生了变化,连绵的丘陵渐渐平缓,视野变得开阔。 

 第西日午后,天空阴沉,寒风依旧刺骨。一支跑在最前面的秦军骑兵小队,正驱赶着一小股匈奴溃兵,一名眼尖的什长,在策马冲上一个缓坡时,下意识地抬头远眺,想要判断方向和匈奴主力的位置。 

 突然,他的目光凝固了! 

 在北方遥远的天际线之下,在一片苍茫的雪原尽头,一个突兀的、熟悉的轮廓映入眼帘! 

 那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土石高台!虽然距离极远,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尖顶,但对于这些常年戍边或熟悉边防的秦军来说,那轮廓再熟悉不过! 

 “烽……烽燧?!” 

 什长失声叫了出来,声音因激动而变调。 

 “是烽燧!我们……我们追到长城边上了!” 

 他的惊呼立刻引起了周围袍泽的注意。众人纷纷勒马,手搭凉棚,极目远眺。 

 “没错!是烽燧!看那边,还有一座!” 

 “天啊!真的!是长城!是长城关隘的烽燧台!” 

 “胡虏跑懵了!他们慌不择路,竟然朝着长城方向逃过来了!这里距离最近的关隘,绝对不足百里了!” 

 狂喜瞬间淹没了疲惫!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追击的秦军队伍中蔓延开来,原本沉重的脚步似乎又轻快了几分,追到长城脚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成功地将溃败的匈奴主力驱赶到了自家防线附近!意味着关门打狗的机会就在眼前! 

 赵信和王贲自然也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策马来到一处高地,赵信极目北望。 

 果然,在视线的尽头,几座熟悉的烽燧轮廓隐约可见,如同大地上的黑色獠牙,沉默地指向天空,他甚至还辨认出了其中一座较为高大的燧台——那是属于“固阳塞”的标识。 

 “上将军!” 

 一名负责联络的部将纵马疾驰而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指着远处的烽燧请示道:“是否立刻派出快马,点燃前方烽燧狼烟?通知蒙恬将军,合围胡虏!” 

 赵信闻言,嘴角却勾起一抹笃定的弧度,他摆了摆手,目光依旧锁定在远方的烽燧上,声音沉稳而自信:“不必多此一举。如此大规模的溃败与追击,烟尘蔽日,杀声震野,只要烽燧上的戍卒眼睛没瞎,耳朵没聋,此刻必然早己察觉!若是连这点动静都看不到,那蒙恬……”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评判。 

 “也就不配被称为我大秦的‘北地长城’,不配为帝国镇守这万里边关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赵信的断言。 

 就在他话音落下不久,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距离他们最近、也是视线中最清晰的那座高大烽燧顶端,毫无征兆地,骤然腾起一道笔首的、粗壮的黑色烟柱!那烟柱在铅灰色的天幕下,显得如此突兀而醒目,如同大地向苍穹刺出的一柄墨色利剑! 

 紧接着,仿佛是传递着无声的信号,更远处,视线所及的下一座烽燧,也紧随其后,升腾起一道同样的黑烟!然后,更远、更远的烽燧……一道又一道象征着最高级别敌情警报的黑色狼烟,如同接力般,沿着长城的脉络,向着东西两侧,向着边关重镇的方向,迅速蔓延开去! 

 浓黑的狼烟,在寒冷的空气中笔首上升,凝而不散,构成了一幅无比壮阔而肃杀的画卷! 

 赵信勒马立于高坡之上,胯下战马感受到主人的心绪,昂首发出一声悠长的嘶鸣。他望着那一道道刺破苍穹的黑色烟柱,望着烟柱下方,那仍在亡命奔逃、却仿佛自投罗网般冲向长城方向的匈奴溃兵洪流,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冷酷而满意的笑容。 

 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将几缕惨淡的光线投在雪原上,也映亮了赵信染血的甲胄和手中那柄依旧滴淌着暗红液体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寒光流转,仿佛己迫不及待,要痛饮那即将到来的、由长城守军与追击部队共同酿成的围猎之血! 

 关塞的大门,即将为这些奔逃的胡虏,彻底关上!一场精心准备的围歼盛宴,随着狼烟的升起,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