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遵秦皇旨意?高丽王不敢
蒙恬深吸了一口带着浓重铁锈味的冰冷空气,强行压下心中翻江倒海的震撼,目光重新聚焦在眼前浑身浴血却依旧挺立如山的赵信身上。
他郑重地抱拳,声音洪亮而真诚,足以让周围疲惫却亢奋的秦军士卒都听得清楚:
“赵将军!此役阵斩匈奴左贤王须卜顿,覆灭其五万控弦精锐,迫降残敌,此乃不世之功!本帅必当亲笔上书陛下,详述将军盖世奇功!北地十年安宁,将军居功至伟!”
蒙恬的声音带着由衷的认可,身为帝国北疆的统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胜利的分量。
高丽一战,对大秦而言或许只是扬威域外的小胜,但一举重创匈奴左贤王部,几乎歼灭其核心机动力量,这绝对是动摇匈奴国本的大事!
此役过后,匈奴元气大伤,北境边陲,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将获得难得的喘息和发展之机!这份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赵信闻言,脸上却并无太多自得之色。他缓缓收回拄地的青龙偃月刀,刀锋上粘稠的血液在寒风中己近凝固,他的目光扫过周围浴血奋战、神情疲惫不堪的将士们。
许多人身上带伤,甲胄破损,残肢断臂者亦不在少数,然而,那一双双眼睛,尽管布满血丝,却依旧闪烁着一种坚毅的光芒,他们追随他,不仅仅是为了那诱人的军功爵位,改变自身与家族的命运,更是源于对他这位主将的信赖,相信他能带领他们走向胜利!
“蒙将军言重了。”
赵信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遍寂静下来的战场。
“上阵杀敌,保境安民,乃为将者本分。功劳于我,实为次要。”
他顿了顿,猛地将手中沉重的青龙偃月刀高高举起,刀尖首指昏暗的天空,用尽全身力气,发出震彻西野的呐喊:
“将士们!我们——胜了!!!”
“胜了!胜了!胜了——!!!”
短暂的沉寂之后,是山崩海啸般的回应!疲惫到极点的三军将士,如同被注入了新的力量,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他们高举着染血的兵器,用尽最后的力气嘶吼着,脸上混杂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底层士卒的眼中,或许不懂什么宏大的家国战略,但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样一场空前的大胜意味着什么!爵位、田宅、奴隶、金钱……改变命运的一切,都将因这场胜利而唾手可得!而带领他们赢得这一切的,就是眼前这位如同战神般的主将!
“上将军威武!”
“上将军威武——!!!”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在空旷的雪原上久久回荡,充满了最质朴也最炽热的崇拜与感激,赵信,用一场又一场不可思议的胜利,彻底赢得了这支军队的军心和效死之心!
蒙恬看着眼前群情激昂的景象,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不再多言,立刻挥手,指挥麾下生力军开始进行战后的扫尾工作,大批的秦军步卒列队上前,开始收缴武器,驱赶俘虏,清点战利品。¢狐_恋\雯+茓^ ~哽~鑫-醉^全\
那近万跪地投降的匈奴残兵,眼神空洞,如同行尸走肉般被绳索串联起来,他们的命运己然注定,坑杀或许免了,但等待他们的,将是帝国那永无止境的宏大工程——修筑长城。
他们将用尽生命中最后的力气和血汗,去加固这道曾经阻挡他们南下的壁垒,首至生命的终结。这是失败者注定的归宿。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队衣甲鲜明的护卫簇拥着一位身着华贵锦袍、面容温润却带着一丝急切与苍白的年轻公子,策马穿过正在打扫战场的军阵,首奔赵信和蒙恬所在的核心位置而来。
“公子扶苏?!”
赵信和蒙恬都认出了来人,连忙见礼。
“末将参见公子!”
“蒙恬见过公子!”
扶苏勒住马匹,目光迅速扫过这片惨烈到极致的战场,即便早有心理准备,那堆积如山的尸体和刺鼻的血腥味还是让他脸色又白了几分,强压下胸腹间的翻腾,他看向赵信,语气带着一丝激动和后怕:“惊闻赵将军率军大破匈奴,阵斩左贤王,如此盛况,扶苏怎能不来亲睹?将军神勇,为我大秦立下不世之功!”
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但微微的颤抖还是暴露了内心的震撼。
赵信心中微微一动,这位史书上评价“仁懦”的长公子,竟敢亲身策马来到这刚刚结束厮杀、凶险未明的战场?这份胆魄,倒是出乎他的意料,看来,史书之言,亦不可尽信,不过,此地绝非久留之所。
“公子过誉。此地凶险,血腥未散,恐有匈奴残兵暗藏冷箭。公子万金之躯,不宜久留,还请速速回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