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龙颜大怒?帝王心术(第2页)

 “好!好一个赵信!” 

 嬴政的声音洪亮,带着难得的畅快笑意,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以寡敌众,千里奔袭,斩首高丽大将,更击溃匈奴五万骑!扬我大秦之威于关外!此乃擎天保驾之功!” 

 殿下的文武百官见状,纷纷躬身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天佑大秦,得此良将!” 

 嬴政心情极佳,甚至在朝会开始前,便对身旁的近侍朗声道:“赵信此战,功在社稷!朕要重赏,必要封侯!以此激励我将士用命,保疆卫土!” 

 皇帝的金口玉言,迅速传遍了朝堂。`h/u~l¨i*a!n^b!o′o-k?.^c+o_m- 

 然而,狂喜之后,嬴政更深层的帝王思维开始运转,他手指敲打着军报上“歼匈奴五万骑”那一行字,目光变得无比深邃。 

 五万匈奴骑兵!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匈奴人口本就不多,能战之青壮更为有限。此次折损五万精锐,对于匈奴而言,绝非伤筋动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元气大伤,甚至可称毁灭性打击!其部落联盟内部必因此次惨败而陷入混乱和权力争夺,短期内绝无可能再组织起如此规模、具有威胁的南下寇边行动。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北疆至少将迎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和平! 

 意味着蒙恬的三十万北疆军压力骤减,可以更从容地巩固防线,甚至轮换休整。 

 意味着帝国可以将原本用于应对北方威胁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暂时抽调出来,投入到其他更重要的方向——比如继续南征百越,或是加速推进国内那些浩大的工程(阿房宫、皇陵、驰道),或是安抚内部,积蓄国力。 

 这是一个战略窗口期,是天赐的良机!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源于赵信这场出乎意料的大胜。想到这里,嬴政对赵信的欣赏和看重又增添了几分。此子确是一员福将,更是锐气逼人的悍将。 

 …… 

 但正式的朝会过后,气氛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丞相李斯并未离去,而是与几位嬴姓宗室的重臣一同,请求秘密觐见。嬴政于偏殿接见了他们。 

 “陛下!” 

 李斯手持一份帛书,神色凝重地呈上。 

 “臣等本不应在陛下欢欣之时扰扰圣听,然此事关乎皇家颜面,关乎陛下威严,臣等不敢不报。” 

 嬴政接过帛书,迅速浏览了一遍,眉头渐渐锁紧,帛书上详细描述了丽妃娘娘如何每日亲近赵信,以及最后那日两人单独登山(再次选择性忽略了背景板将领和亲兵)良久方归之事。 

 “荒谬!” 

 嬴政将帛书掷于案上,声音沉了下来。 

 “赵信刚立下不世之功,此等多是风言风语,岂可轻信?” 

 一位宗室老臣立刻上前,语气严厉:“陛下!皇家威严重于泰山,岂容丝毫玷污?即便仅是流言,也必须对赵信施以惩戒,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嬴政沉默了,初闻此事,他确实涌起一阵帝王固有的猜忌和怒火,但李斯如此急切地联合宗室,非要在此刻打压势头正盛的赵信,反而让他心中的怒火降温了几分。 

 他太了解李斯了,赵信的快速崛起,是否让这位权力欲极重的丞相感到了威胁?帝王心术,重在平衡,嬴政不会轻易偏信任何一方。 

 “此事,朕知道了。” 

 嬴政脸上看不出喜怒。 

 “宗室所虑,不无道理。然赵信刚立大功,仅凭风闻便加以严惩,亦恐寒了将士之心。此事朕自有分寸,尔等退下吧。” 

 李斯与宗室众人交换了一下眼神,知道皇帝心中己起疑窦,目的部分达到,便也不再紧逼,行礼告退。 

 …… 

 咸阳城下,赵信的队伍己行至宫门前广场。南宫彦等人整理着甲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己经看到自己受封时的光荣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