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享王爵,赐虎符,一人之下!
帐内,如今只剩下瘫软在地、面如死灰的李斯,等待着属于他的最终审判。
嬴政缓缓转过身,那因愤怒而赤红的双眼此刻己恢复了帝王的深邃与冰冷,他俯视着脚下这位曾经倚为股肱的丞相,声音低沉而压抑:
“李斯,你告诉朕,这么多年来,朕……可曾亏待与你?”
他的眼神中杀意凛然,与看向赵高时并无二致。之所以没有立刻动手,任由内心暴怒宣泄,归根结底,是嬴政念及了李斯往日的功绩。
统一文字、度量衡,推行郡县制,制定秦律……这一桩桩、一件件,奠定大秦万世基业的举措背后,确实有着李斯不可忽视的贡献。这份才学与功劳,让嬴政在盛怒之下,依旧保留了一丝理智,给予了这位帝国丞相最后一点体面。
平心而论,嬴政对待自己的核心臣子,尤其是像李斯这样的功臣,并非一味残暴。他的铁腕与酷烈,更多是针对六国顽抗的余孽、意图复辟的贵族以及那些非议朝政、蛊惑人心的方士儒生。这一点,赵信深有体会,他平日行事有时粗暴大胆,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了解嬴政的心性,否则他绝不会做一些触及皇帝底线的事情。
“陛下!臣……臣罪该万死啊!”
李斯闻言,整个人如同被抽去了脊梁骨,猛地以头抢地,五体投地,涕泪横流,声音中充满了悔恨与恐惧,看起来确是一副追悔莫及的模样。
“是臣利令智昏,是臣辜负了陛下的信任与重用!臣……无颜面对陛下,无颜面对大秦啊!”
嬴政闭上眼,深吸了一口带着血腥味的空气,仿佛要将胸腔中翻涌的复杂情绪强行压下。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只剩下决绝。他弯腰,拾起那柄沾着赵高鲜血的长剑,“哐当”一声,扔到了李斯面前。
“朕……不想再看到你。”
说完,他猛地转过身,背对着李斯,不愿再看这位老臣最后的结局。
李斯身躯剧烈一震,他看着眼前寒光闪闪的长剑,又抬头看了看嬴政那决绝的背影,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尽了。他惨然一笑,深知这己是皇帝能给予的最大恩典——保留全尸,不牵连家族。他再次深深叩首,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然后,颤抖着伸出双手,捧起了那柄沉重无比的长剑。
“陛下……保重!臣……去了!”
话音未落,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双臂猛地用力,锋利的剑刃瞬间划过了脖颈!
一股温热的鲜血喷溅而出,李斯的身躯晃了晃,随即颓然倒地,手中的长剑也“哐当”一声掉落在地。这位曾辅佐始皇一统天下、制定无数典章制度的一代名臣,就此黯然落幕,终结于自己的野心与恐惧之中。
“唉……”
一声悠长而复杂的叹息,自嬴政口中吐出,带着几分惋惜,几分疲惫,还有几分如释重负。
赵信看着嬴政那在灯火下显得有些萧索的背影,心中也不由感叹。+w.a*n^b~e¨n?.^o*r+g.他感叹的并非李斯之死,而是嬴政此刻的心境与抉择。仅仅赐李斯自尽,这意味着嬴政只追究到他个人,并未像对待赵高那样夷灭三族。
这与赵信预想中雷霆万钧、牵连广泛的清洗有所不同。这,或许就是嬴政作为一位雄主的心胸与理智?在极致的愤怒之后,依旧能清晰地权衡功过,做出相对“克制”的裁决。赵信对这位千古一帝的认知,不禁又深了一层。
“爱卿!”
嬴政没有回头,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传令下去,即刻拔营,朕要返回咸阳!”
一个月后,咸阳宫,西海归一殿。
嬴政重返壮年,甚至更胜往昔,精神矍铄,威势日隆。加之赵高被诛九族、李斯被赐自尽的血腥清洗犹在眼前,整个朝堂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文武百官个个屏息凝神,如履薄冰,仿佛回到了当年这位年轻君王刚刚亲政、铲除嫪毐吕不韦集团时的肃杀岁月,无人敢在这个时候触怒龙颜。
赵信倒是泰然自若,依旧站在武将序列的最首位。他甚至觉得有些无聊,偶尔还会侧身与身旁的蒙毅低声闲聊几句。
“忠武侯。”
蒙毅压低声音,语气诚挚。
“上次峡谷之战,若非侯爷及时率军来援,雷霆手段斩杀赵旷,蒙毅恐怕早己为国捐躯,尸骨无存了。此恩如同再造,蒙毅在此拜谢!”
说着,他便要向赵信躬身行礼。
赵信随意地摆了摆手,笑道:“蒙将军言重了,同殿为臣,护卫陛下,分内之事罢了,再说了,我与蒙恬将军互为知己,那日若是袖手旁观,如何面对旧人?不必如此客气。”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战意。
“若是蒙将军真想感谢,不如下朝之后,你我寻个僻静处,切磋一番如何?不瞒你说,本将这几日,可是手痒得厉害。” 蒙毅一听,脸瞬间就绿了,连忙摆手推辞:“忠武侯,您就饶了我吧!实话跟您说,若是一年之前,我或许还能在您手下勉强支撑几十回合,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