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既然犯了错,还有何面目回来(第2页)
刘备点了点头,对二弟的武艺他从不怀疑,但脸上忧色未减:“二弟、三弟勇武,天下皆知,为兄岂能不信?只是……你看看山下!”
他指向窗外那隐约可见的连绵营火和如蚁般的人群,“此地尚有数十万信任我、追随我的百姓!他们因我刘备之名,背井离乡,我岂能弃他们于不顾,独自逃生?若行此不仁不义之事,备与禽兽何异?!”
谋士简雍上前一步,劝道:“主公,当以大局为重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l+a^n¨l_a?n-w-x¢..c~o?m¨只要主公安在,他日未必不能卷土重来,为百姓报仇雪恨!”
“荒谬!”
刘备断然拒绝,神色前所未有地严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因信我而追随,我若弃之,是为不仁;陷他们于死地而不救,是为不义!如此不仁不义之徒,天下谁还会依附?此事休要再提!”
他深知,“仁义”是他大半生积累的最宝贵财富,是他区别于曹操、孙权的最核心价值。一旦人设崩塌,失去民心根基,纵有关张万夫不当之勇,有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也绝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唯一的生路被他自己以“仁义”之名堵死,殿内陷入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浸透着每个人的心灵。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快步走入,打破沉寂:“禀主公,赵信、赵云二位将军在外求见!”
“哦?”刘备仿佛抓住了一丝希望,憔悴的脸上泛起一丝光彩。
“可是那以千破万,阵斩张燕的两位壮士?快请!快请他们进来!” 他急需任何一点好消息来提振士气。
诸葛亮也轻摇羽扇,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主公,想必是汉兴,子龙两位将军己护送两位夫人与少主安全抵达。若能如此,我军心亦可稍安。”
话音刚落,赵信与赵云便一前一后踏入大殿。
两人身形挺拔,虽经苦战,血污沾染征袍,却更添几分沙场悍勇之气。尤其是赵信,步履沉稳,目光锐利,即使在此绝境,依旧带着一股不屈的昂扬斗志。赵云虽面色沉重,但那份天生的英武之气也难以掩盖。
看到两人在此困境中仍不离不弃,甚至可能带来了家小平安的消息,刘备心中因困局而产生的阴霾似乎被驱散了些许。他站起身,脸上挤出热情而诚恳的笑容,毫不犹豫地赞道:“两位壮士真乃当世英雄!备于困境之中,能得两位如此豪杰相助,实乃天幸!汉室中兴,剿除国贼,看来大事可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