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威慑天下,返回!(第3页)

 消息传回成都,刘备闻讯,如遭雷击,当场失态,嚎啕大哭,悲恸之声响彻殿宇:“天不佑孤!天不佑孤啊!汉兴!汉兴你何故离孤而去!孤失汝,如失左膀右臂,如折擎天之柱啊!” 

 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令闻者无不心酸。 

 为了稳定因赵信突然失踪而可能产生的军心浮动与内部恐慌,也为了防范曹操、孙权在得知消息后可能发起的猛烈反扑,在诸葛亮、法正等心腹重臣的极力劝进下,刘备在赵信失踪约两个月后,于成都武担山之南,正式祭告天地,登基为帝,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登基之后,刘备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封赏群臣的名单中,郑重地加上了赵信的名字。他下诏,封赵信为大司马、大将军,总领全国军事,位在三公之上,并保留其常山侯的爵位,食邑万户。 

 诏书中极力褒扬赵信的功绩,称其“功盖寰宇,勇冠三军,国之干城”。 

 果然,加封赵信为大司马、大将军的消息一经公布,蜀汉军队军心瞬间大振! 

 而北方的曹操与东面的孙权,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更是惊惧,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刘备此举就是为了要彻底扫平天下。 

 出于对赵信那恐怖战斗力的忌惮,他们非但不敢趁机进攻,反而进一步收缩防线,加强守备,生怕赵信突然出现在某个战场,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看到这种情况,刘备与诸葛亮才暗自松了一口气。他们心中十分清楚蜀汉如今的虚实:虽然占据了益州、荆州大部及凉州部分,但多是地广人稀之地,兵源补充困难,后勤压力巨大。 

 更重要的是,蜀汉的强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赵信、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这批顶级武将的个体能力压制。在中下层军官的培养和储备上,远不如根基深厚的曹操和坐拥江东才俊的孙权。一旦这批顶尖将领老去,蜀汉将面临严重的人才断层。 

 如今的权宜之计,便是利用曹操和孙权摸不清蜀汉虚实,尤其是不知道赵信己经失踪的情况下,尽可能主动出击,蚕食对方的地盘,积小胜为大胜,哪怕无法立刻消灭对方,也要不断削弱其实力,为自己争取发展的时间和战略缓冲空间。 

 自此,稳定了内部的蜀汉,在刘备的指挥和诸葛亮的调度下,再次发动了旨在统一的战争。 

 烽烟再起,金戈铁马,然而这一切的波澜壮阔,未来的兴衰荣辱,那位曾以一人之力改变天下格局的无双战将——赵信,却己然看不到了。他的身影,如同惊鸿掠影,在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后,悄然隐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只留下无尽的传说与悬念,供后人揣摩与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