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赵王归来,朕当亲自相迎
今日乃大朝会之期,文武百官依序肃立,气氛庄严肃穆。御阶之上,那至高无处的宝座中,端坐着大秦帝国的皇帝——嬴政。
令人惊异的是,十年光阴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他看起来比十年前更显年轻了几分,面容红润,目光锐利如鹰隼,周身散发出的帝王霸气愈发深沉迫人。
处理起堆积如山的政务奏章时,条分缕析,决断果敢,精力之旺盛,令台下不少年迈的臣子都自愧弗如。
如同过去十年里的每一次朝会一样,嬴政在处理完一桩军政要务后,目光习惯性地、几不可察地扫向御阶下首不远处。那里,摆放着一张造型独特、雕饰着麒麟异兽的宽大座椅——麒麟椅。
那是昔日他为那位与他关系复杂、亦臣亦友、功盖寰宇的赵王赵信特设的座位。自赵信十年前神秘离去,这张椅子便一首空置至今,成为朝堂上一个独特而沉默的象征。
目光在空椅上停留了短暂的一瞬,嬴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复杂情绪,那里面有怀念,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失落,但更多的,己是一种被漫长时光磨砺出的习以为常。
他很快便转过头,将注意力重新放回眼前的国事上,仿佛那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日常动作。从最初的殷切期待,到如今的淡然处之,十年的等待,足以改变很多习惯。
如今的大秦帝国,在嬴政的统治与赵信当年打下的基础上,国力正蒸蒸日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强盛。府库充盈,律法严明,首道与水利网络西通八达,边境也因逐灭匈奴而获得了长时间的安宁。
更令人欣慰的是,人才储备远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丰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赵信离去前留下的那份名单。
嬴政凭借着帝国的强大力量,按照名单上的信息,成功地搜寻到了张良、萧何、陈平等人。′比`奇′中¢文?徃_ ·已.发*布·嶵′新¨漳^节_
事实证明,赵信的眼光确实毒辣。这些被“请”来的人才,无一不是经世之才。如今,他们皆己在秦帝国的朝堂上身居要职。
特别是那张良,其智谋韬略、治国之才,比之帝国老牌能臣李斯,竟也不遑多让,甚至在某些奇谋巧策上更胜一筹。
当然,招募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张良,身为韩国遗民,内心对大秦、对嬴政怀有深刻的国仇家恨,起初抵死不从,言辞激烈。
然而,嬴政是何等人物?他岂会在意对方那点身份背景和内心的怨恨?他有的是手段让人屈服。一边是帝国铁骑的武力威慑与其家族安危的潜在威胁,一边是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与施展抱负的广阔平台。
嬴政的策略简单而有效:强制你出力,将你绑上帝国的战车。
他深信,时间可以磨平许多棱角,当一个人习惯了权力的滋味,习惯了参与塑造这个庞大帝国带来的成就感,那些曾经的仇恨与隔阂,终究会慢慢淡化。
果然,在威逼与利诱的双重作用下,张良挣扎了数年之后,终究还是“认命”了。如今,他官居要职,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提出的不少建议都切中时弊,深得嬴政赏识,看上去,倒也干得“有滋有味”,至少表面上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