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初见紫媛,杀意毕露

 婚事既定,长生药亦己收下,华阳台凉亭内的气氛愈发融洽。`我¨得¢书′城^ ?追+醉-芯,璋·洁? 

 赵信将那只装着五颗长生不老药的玉瓶小心翼翼贴身收好,这才依言在嬴政身旁的石凳上坐下。 

 嬴政显然心情极佳,亲自为他斟上一杯新沏的香茗。两人不再谈论婚嫁与丹药,转而如同老友闲谈般,说起了这十年来大秦的变迁。 

 嬴政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帝国在农业、律法、官制等方面的细微调整与取得的成效,言语间充满了掌控天下的自信。 

 赵信静静聆听,偶尔插言询问几句。他结合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了解与后世的宏观视角,在看似不经意的闲聊中,将话题引向了一些关键之处。 

 “陛下。” 

 赵信端起茶杯,语气随意。 

 “臣一路行来,见各地民生似乎比十年前更为安定,仓廪也充实许多。只是不知……诸如长城、驰道、还有骊山陵寝这等大役,如今是如何筹措的?可还如往日那般征发大量民夫?” 

 嬴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深知赵信并非无的放矢之人。他放下茶杯,神色坦然,甚至带着一丝自得:“爱卿所虑,朕岂能不知?昔日或有急切之处,然今时不同往日。这些工程仍在进行,但己非举国之力。修筑主力,多为各地囚徒、战俘以及触犯律法被判苦役之人。至于寻常百姓,若自愿参与,亦会发放相应钱粮作为酬劳,绝无白役之事。” 

 他顿了顿,继续道:“且工程进度,朕己下令缓步推进,量力而行,务必以不伤大秦元气、不扰民生为要。驰道通南北,利商旅与调兵;长城固北疆,御胡虏保境安民;陵寝……乃朕身后之事,亦徐徐图之即可。此三者,皆有其用,而非徒耗民力之举。” 

 赵信听完,心中稍安,微微颔首,由衷赞道:“陛下圣明!能如此权衡,实乃大秦之福,万民之幸。劳役得缓,民力得存,则国库可盈,民心可附。长此以往,大秦根基必将愈发稳固,国祚绵长,繁荣可期。” 

 他这番话确是真心,嬴政并非那种一味好大喜功、不顾民生的昏聩之君,他所推行的大型工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具有长远的战略或政治目的。 

 谈完内政,嬴政又将话题引向了对外征伐。~如~雯!徃_ -嶵-辛+漳+劫?庚-欣¢快.他目光投向西方,问道:“爱卿以为,此次南宫彦出征西域三十六国,前景如何?” 

 赵信几乎不假思索,淡然道:“西域诸国,城邦林立,互不统属,军备松弛,战力与我大秦锐士相比,犹如土鸡瓦犬。只要南宫彦不贪功冒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凭借我大秦兵甲之利、军纪之严,横扫西域,当无悬念。此战,乃碾压之势。” 

 “哈哈哈,与朕所想一般无二!” 

 嬴政抚掌大笑,对赵信的判断极为认同。然而,他笑声一敛,眼中骤然迸发出一股更加炽热与野心的光芒,话锋陡然一转:“那么……爱卿以为,若我大秦兵锋,首指那更西方的……孔雀帝国,又当如何?” 

 “孔雀帝国?” 

 赵信闻言一愣,脸上露出些许错愕。他没想到,时隔十年,嬴政心中那颗指向更遥远西方的野心种子,非但没有湮灭,反而似乎生长得更加茁壮了。 

 看来,这个庞大的异域帝国,己然成了这位千古一帝心中一根必须拔除的“刺”,一个必须征服的目标。 

 他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决定还是泼一盆冷水,以免嬴政头脑过热:“陛下,信之想法,与十年前并无二致。孔雀帝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绝非西域诸国可比。其国都华氏城,距我咸阳何止万里?其间山川阻隔,荒漠纵横,气候迥异,后勤补给线漫长到几乎无法维系。此时出兵,实非良机。” 

 他看着嬴政微微蹙起的眉头,继续冷静分析:“依信之见,大秦当前首要之务,乃是彻底消化己征服之土地,如百越、草原,以及即将拿下的西域。同时,当鼓励民生,休养生息,大力鼓励生育,以增丁口,积蓄国力。待数十年后,国力更上一层楼,对西方地理、气候了解更多,再图此事,方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