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太子何故造反?(10)
 但唐安之无所谓啊,燕帝反正看他不顺眼。 
 他越是往自己身上揽功劳,燕帝越愤怒。 
 功劳说出来没用,得让别人记在心里。猜猜此事之后,有多少人从大皇子那边跳反到他这边。 
 要知道唐安之只是往身上揽一点责任,而大皇子他可是断子绝孙了呀!! 
 南郊匪患,这是京中百姓极关切的事。 
 太子解决了。 
 没两天,京中的戏班子就开始演“贤德太子亲剿匪,山匪甘愿被诏安”的折子戏。 
 别人剿匪,铩羽而归。 
 太子剿匪,山匪闻贤而自愿臣服。 
 甭管这其中有没有夸张成分,百姓爱看。 
 给自己镀金身,唐安之的老本行。 
 剿匪之事告一段落,唐安之回东宫,唐顺悄摸地找他汇报开销…… 
 “主子,买通山寨二当家,花了三千两。 
 买通其他有倒戈倾向的山匪,总共花了一千两。 
 秘密找人写戏本,各种版本的一共花了一百两……” 
 唐安之大笔一挥,全部报销。 
 这世上哪那么多落草为寇的土匪有良心的?都己经豁出去打家劫舍,还会单纯到听说谁谁谁的贤德之名,于是心甘情愿举手投降? 
 当然是利益使然。¤,小{?-说?宅?? 3追!~最>u3新2~?章`3节? 
 出门在外,名声都是自己给的。 
 唐安之早就想到这锅会甩到自己头上,于是提前做了准备,但唐顺手底下的小伙伴也有贡献出众者,十岁出头的小家奴愿意主动潜伏进匪寨,是个当死士的好苗子。 
 “主子,那所谓的二当家,不过一土匪尔,竟也敢狮子大开口敲诈三千两。需不需要属下杀人灭口,再将银子夺回来?” 
 唐顺替主子心疼钱财。 
 “而且他并未接受诏安编入正规军,而是选择来东宫当侍从。这人一身匪里匪气,既不规矩也不安分。” 
 唐顺担心这样的人给自家主子带来麻烦。 
 唐安之摇头:“过河拆桥,非君子所为。” 
 好吃好喝的养着,再给他讨一房媳妇,等媳妇生下孩子,再让他去军中当一员悍将,只要能活着回来,这不就是妥妥的心腹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