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水善利万物,万世之功!(第2页)
“那就多谢大王!”
公孙劫也没再拒绝。
等赏赐到了,该如何用还是看他。
“敢问丞相,赵国可有这水碓?”
“没。”
公孙劫摇了摇头。
“赵国终究弱小。”
“邯郸早已被秦国渗透。”
“我刚献上踏碓,你们就已知晓。”
“我若拿出水碓,只怕也会被仿造。”
这其实能用数据解释。
假设水碓对国力的增幅效果是两倍。
赵国基础国力是100。
那秦国起码也得是1000!
秦国要得到水碓,会如何?
赵国恐怕会亡的更快!
关键是水碓摆在这。
公孙劫没法遮掩。
不像工坊还能派重兵看守。
他还掌握着蘖汁秘术。
怎么也不怕泄露。
“也是……”
这就是基础国力的问题。
有时候不是公孙劫藏私。
而是他不能掏出来!
秦国完全输得起。
可赵国却不行……
经长平之战后,已不复往昔。
每一步,他都得谨慎再谨慎。
就拿马镫马鞍来说。
赵国还未正式列装。
秦国就已知晓,只是没在意。
后来李牧大破秦军主力。
秦国便意识到马镫的重要性。
仅仅只是半年,就已仿造。
因为这事,公孙劫又被弹劾。
说他私通秦国。
将情报泄露给秦国。
所以他们才能仿造的。
这种话听起来就很荒谬。
可这重要吗?
郭开说李牧造反够不够扯?
可赵王迁依旧信了。
临阵换将,还将李牧诛杀。
小说才需要逻辑。
现实历史并不需要。
公孙劫不光得对付秦国。
还要与赵国的虫豸们内斗。
他献给赵王迁的何止水碓呢?
还有很多很多……
都写在了发展计划内。
可赵王迁连一眼都不曾看过。
甚至将文书甩在地上。
“哈哈哈,不提这些。”
秦王政爽朗笑着。
用力拍着水碓。
“难怪丞相将工坊修于灞水旁。”
“看来是早早就已想到。”
“既是借助水势,可多仿造些。”
“不仅仅只是为了舂纸浆。”
“今后也能用来舂米!”
“还有泾水,渭水,洛水……”
“如此利器,更要多多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