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迷你水彩笔
		第103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第3页)
				
				
				
			
			
			 张伟豪接过售票员递来的车票时心想:“等老妈的第一个地产项目起来,自己高低要让公司招聘个专职司机。”
 “等售楼处盖起来," 张伟豪拍了拍舅舅的花衬衫,"给您配辆带真皮座椅的帕萨特。"
 回县城的大巴颠簸摇晃,张伟豪将褶皱的稿纸铺在膝头。
 "报销来回路费,中午管饭" 是他特意强调报社在最后加上去的 —— 这看似普通的承诺,在 2003 年的招聘市场,或许就是撬开人才大门的钥匙。
 与此同时,报社印刷厂的滚筒正飞速转动,带着油墨香的报纸如雪片般倾泻而出。
 某个命运的齿轮在轰鸣声中悄然咬合,那些即将被油墨浸透的简历,此刻还安静躺在求职者的抽屉里,尚不知晓自己将成为这场荒诞又真实的创业寓言里,最鲜活的注脚。
 张伟豪回到县城后,赶着最后一辆面包车回到了矿区。
 躺在床上,这个周末确实让自己感到了一丝疲倦。 咬了几口面包,洗了把脸正准备早些休息,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来电显示是赵巨鹏。
 听筒里传来杯盘碰撞的叮当声与划拳的喧闹,显然赵巨鹏正身处酒局。他嗓门洪亮地提起张伟豪之前发过个矿区的地址:"老弟,我一个朋友的火电厂快断粮了!存煤就剩不到一周的量了,找遍了供货商都没着落,你有没有熟悉的人能搞出来煤。"
 张伟豪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拨通父亲电话,得知新矿出煤的消息后,立刻将老爹的号码转发给赵巨鹏,特意叮嘱:"就说找 ' 张矿 ',他知道怎么安排。"
 想到赵巨鹏专做投资的,张伟豪试探着提起地产公司贷款的事。
 不料对方立刻提高音量:"自家公司咋不早说?投钱的事儿我比银行靠谱!" 话音未落,听筒里传来恭敬的呼喊 "赵董事长这边请",夹杂着皮鞋叩击地面的声响。
 两人只得匆匆约定次日中午详谈后挂断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