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尊重历史(第3页)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点了点剧本:“我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但我是在红旗下长大的国人。
我投资这部电影,不是为了追求什么艺术高度,甚至赚不赚钱都无所谓。
更不是为了迎合所谓的‘国际视角’,而是想让更多国人通过荧幕,直观地看到我们先辈经历的苦难。
那些被凌辱的妇女、被杀害的孩童、被焚烧的房屋,这些才是那段历史的主流,是我们必须记住的‘勿忘国耻’。”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到窗外的风声,许杰和张有军都没敢插话,只看着张伟豪。
张伟豪的目光落在陆导身上,语气缓和了些,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立场:“您说的‘反战同盟’,或许是历史事实,但它绝不该成为这部电影的‘主线视角’。
如果开篇结尾都是日本人的镜头,观众会怎么想?
会不会觉得‘当年的侵略者里也有好人’,从而淡化了侵略者的整体罪恶?
您要知道,当年入侵南京的日军,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暴行,他们的残忍程度,不是‘个别坏人’能概括的, 如果真有那么多‘有人性’的日本人,就不会有三十万同胞的冤魂,不会有南京城的血流成河。”
他拿起剧本,翻到有日军暴行描写的章节,指着其中一段:“您看这里,您写了日军士兵的‘挣扎’,但历史记载里,更多的是他们的‘狂热’和‘残忍’。
我不是不让您写人性,但不能用‘侵略者的人性’,去稀释‘受害者的苦难’。
我建议您,多找搞近代史的老师聊聊,把那段历史的细节挖得再深一点 ,我们要拍的,是‘南京大屠杀’,不是‘战争中的日本人’。”
陆导愣住了,张了张嘴,却一时没说出话来。
他原本以为,投资人更关心票房和 “国际认可度”,却没料到张伟豪会如此坚持 “历史立场”,甚至比他这个导演,更看重 “对国人的历史教育意义”。
张伟豪看着陆导的神色,语气又软了些:“陆导,我知道您想拍一部有深度的电影,但深度不该建立在‘模糊历史主次’上。
如果您愿意调整视角,把重点放回‘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抗争’上,投资的事,我一分钱都不会少;
但如果还是坚持用‘日本人视角’开篇结尾,这笔投资,我不能投, 我不能让一部本该铭记国耻的电影,变成模糊立场的‘和平寓言’。”
这番话掷地有声,办公室里的气氛虽有些凝重,却没人觉得张伟豪 “固执”。
一直没说话的许杰,都悄悄点了点头,显然也认可这份对历史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