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对未来的期待(第2页)

 很多研发机构发现,从国外买的设备和技术直接就能用,很快就能见到收益;

 可自己蒙头研发,不仅要砸很多钱,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回报。

 为了生存,大家只能先‘买’,一开始还想着‘买归买、研发归研发’,可后来发现,买来的东西又好用又能赚钱,研发的事就慢慢被搁置了。.第*一,看.书\惘^ !蕪,错-内~容~

 大家都觉得,只要能挣到钱,就没有买不来的技术。”

 “直到后来被技术管制,大家才慌了神。”

 周红兵叹了口气,“2001 到 2002 年,光刻机才重新被列入国家 863 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可这一耽搁,就是近二十年啊。

 人家在这二十年里不停往前跑,咱们却停了下来,差距就这么一点点拉大了。”

 实验室里的机器还在运转,周红兵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芯片设计参数,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有您这样愿意砸钱搞研发的老板,有西部电子这样专注芯片的平台,

 我们这些老芯片人,终于又有机会把当年没完成的事捡起来了。

 就算这条路难,我们也愿意跟着您一起拼。”

 张伟豪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满是触动。

 他知道,华夏芯片产业的崛起,靠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个像周红兵这样的工程师,带着对技术的执念,一点点追赶、一步步突破。

 而他要做的,就是给这些 “追光者” 搭好舞台,让他们能毫无顾虑地,把当年的遗憾,变成未来的希望。

 听到 “技工贸” 与 “贸工技” 之争,张伟豪了然地点点头:“这件事我也有所耳闻,当年在行业里算是大分歧了。”

 周红兵没接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作为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工程师,他比谁都清楚这场争论背后的无奈。

 张伟豪看着他的神情,缓缓开口:“其实这件事,真不好简单评判对与错。”

 他顿了顿,斟酌着语气,“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很多企业刚经历动荡,家底薄、资源少,活下去、挣到钱才是头等大事。

 ‘贸工技’的路子,靠贸易积累资金、靠代工熟悉产业,确实能让企业快速站稳脚跟,这在当时是很现实的选择 ,

 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谈长期技术研发,确实有些不切实际。”

 就像改革开放初期的很多行业一样,大家都是 “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优先解决 “有没有” 的问题,再去考虑 “好不好”“强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