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迷你水彩笔
第512章不才,正是在下(第3页)
还有三星元器件的供应价格,咱们都可以敞开了谈。”
李子镕立刻应道:“没问题,技术团队我已经安排好了,今天就能跟您的人对接;
供应价格方面,三星可以给 mini 最优惠的合作价,比给其他品牌低 5 个点,就当是我个人的诚意。”
办公室里的气氛彻底变了, 从之前的试探博弈,变成了如今的 “盟友式” 沟通。
李子镕甚至已经脑补了一场张伟豪在铸梦面对华尔街各路资本绞杀的困局。
毕竟按照他的想法,拥有了铸梦还一天辛苦的谈什么合作呢,去哪里不是座上宾。
怪不得张伟豪的保镖团队里,有那么多的米国人。
说不定就有别的资本安插的眼线,这小子也不比自己过得好啊。
想到这,李子镕愈发的期待和张伟豪的合作了。
这场合作的背后,藏着彼此的野心与需求,而这份 “各取所需” 的默契,或许远比纸面上的协议更牢固。
李子镕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此刻对 “同道中人” 的共鸣,不过是张伟豪精心设计的心理陷阱。
作为铸梦对冲基金的绝对掌控者,张伟豪在基金内部本就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力。
从次贷危机做空华尔街,到布局全球资产,每一步决策都由他一人拍板,所谓 “背后有伙伴”“内部有争斗”,不过是他为了拉近距离编造的说辞。
他太懂人性了:比起 “手握资本的强者”,“同样身处博弈的同行者” 更能让李子镕放下戒备。
毕竟,当一个人觉得对方与自己 “处境相似” 时,才会真正敞开心扉,将信任从 “商业合作” 升级为 “利益同盟”。
事实也确实如此。
比起反复强调 mini 的市场销量、铸梦的资金实力,那句 “铸梦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才真正戳中了李子镕的共情点。
就像两颗同样在漩涡中挣扎的石子,瞬间找到了彼此的共鸣 ,这种 “共通的脆弱感”,远比硬邦邦的实力展示更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