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早布局,就有一切可能(第3页)
 他们的技术也就适合小作坊式的生产,跟咱这几十万吨级的基地根本不匹配!”
 这话一出,中控室里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气氛瞬间轻松了不少。
 几个老工程师还跟着附和:“张总说得对!当初换技术的时候,不少人担心风险,现在看来,咱国内的技术一点都不差。”
 他走到父亲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爸,您这步棋走得太对了!用国产技术,既省心又长志气,比总依赖外人强多了。”
 张国庆笑着拍了拍儿子的手,眼神里满是欣慰:“咱做实业的,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王燕在一旁看着父子俩,笑着补充:“你爸这段时间逢人就说这事,比赚了钱还高兴。
 有时候晚上还去车间转一圈,说看着生产线转着,心里就踏实。”
 中控室的屏幕依旧闪烁着,数据流平稳运行,远处的反应塔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张伟豪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父亲的这份 “实干” 与 “争气”,和自己坚持做 mini 自研系统、突破硬件技术的初心,其实是相通的,
 无论是重工业还是科技产业,只有把核心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立得住、走得远。
 但同时张伟豪心里又升起一股无力感,不做这些他不知道,做了后才知道,国内在很多高精尖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在难以忽视的技术代差。
 他太清楚,小日子国在精密仪器、高端材料、化工工艺等领域,确实有不少 “傲视全球” 的硬实力:
 比如煤化工的核心催化剂,部分高端型号仍需进口;
 比如生产线的精密传感器,国内产品在稳定性、精度上还需追赶;
 更不用说在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发达国家筑起的技术壁垒,绝非短时间能轻易突破。
 这种差距,不是靠 “不服气” 就能抹平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人才积累,需要在无数次试错中摸索前行。
 想到这里,张伟豪攥了攥拳头,心里那点无力感却很快被更浓烈的自信取代 。
 他不是普通人,他带着两世的记忆与经验,手握千亿级的资本版图,身边聚集着一批实干人才,
 西部系的产业根基早已扎稳,从科技到实业,从资本到资源,他拥有的 “家底”,远比当年那些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要厚实得多。
 “早布局,就有一切可能。” 张伟豪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
 别人或许要十年、二十年才能追赶的差距,他或许能凭借先知先觉的优势,把时间缩短一半;
 别人可能因资金不足、资源匮乏而卡壳的研发,他能调动资本全力支持;
 别人需要慢慢搭建的产业链,他能依托西部系的现有布局,快速形成协同效应。
 这就是重生者的先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