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有惊无险,报复性抢救

 林渊知道此行的风险。=@)完°3*本±?&神{站¨?° .)%首d发? 

 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更知道,那些即将被付之一炬的“废品”中,蕴含着怎样的价值。
 

 这不仅仅只是对财富的攫取,更是一种在疯狂年代里,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无声抢救。
 

 第二天,林渊照常上班。
 

 播报、整理稿子,表现得毫无异常。
 

 午休铃声一响,他随着人流走出厂门,却没有走向食堂,而是拐进了一条僻静的小巷。
 

 在一个无人的角落,他迅速换上了那身破旧工装,戴上帽子,压低帽檐,背上那个空麻袋。
 

 瞬间从一个体面的广播员,变成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可能来自任何一个小厂的,奔波劳累的青年工人。
 

 他深吸一口气,推起自行车,融入了街上熙攘的人流,朝着西郊的方向骑去。
 

 阳光猛烈,街上标语刺眼,广播声喧嚣。
 

 林渊的心却如同古井,深不见底。
 

 西郊第五废品处理站。
 

 这里远离城区,围墙高耸,铁门半开。
 

 空气中弥漫着纸张霉烂、木头腐朽和化学药剂的混合怪味。
 

 几辆卡车停在一旁,工人们正懒散地将车上的东西卸下,扔向不同的废料堆。齐盛晓税徃 首发
 

 监管干部坐在远处的棚子下喝茶看报,确实如情报所言,松懈混乱。
 

 林渊压低帽檐,将自行车停远,背着那个空麻袋,低着头,混在几个推板车的人中间走进了大门。
 

 他心跳平稳,目光锐利地扫视,迅速锁定了目标。
 

 那堆刚卸下、尚未被分散的旧书和卷轴。
 

 他快步走近,蹲下身,假装整理麻袋,手指迅速而精准地翻动。
 

 触手所及,是上等宣纸、细腻绢帛,上面是精美的工笔、苍劲的书法,许多还盖着珍稀的收藏印。
 

 他的动作极快,心神却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与惊喜之中。
 

 指尖掠过一幅被揉皱的画轴,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角,心脏猛地一跳。
 

 那笔墨间的山水意境、皴法技巧,竟隐隐有明代浙派大师蓝瑛的风范!
 

 虽略有污损,但气韵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