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林渊的报告(第2页)
很快,轧钢厂厂办的小型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李主任主持了一个关于近期职工思想动态的内部通气会,参加的都是各车间科室的负责人和骨干。
会议的气氛有些凝重,年关将近,上级对各种“不稳定苗头”的抓取越来越紧,这让与会的干部们都感到压力。*6′1·看~书,网· ?免\费\阅?读\
会议进行到一半,李主任话锋一转,从抽屉里拿出了那份林渊撰写的报告。
他没有点名作者,而是用指节敲了敲桌面,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同志们,最近我看到一份材料,很有启发性。
”李主任声音平稳,但自带一种威严,“是关于我们职工大院思想动态的一些观察和思考。里面提到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警剔啊。”
他开始择要念出报告里的内容:“部分老同志工作热情高,但方法简单,易激化矛盾……个别青年职工组织纪律性有待加强,公私界限需明晰……极少数人员作风漂浮,影响团结……还有,对困难职工家庭的关心引导要及时跟上……”
每念一句,底下就有人心里咯噔一下。
这说的不就是厂里那几个出名的人物和院子里的那点破事吗?
但经报告这么一提炼,不再是鸡毛蒜皮的争吵,而是上升到了“思想动态”、“管理启示”的高度。
李主任放下报告,环视众人:
“这份材料写得好!好在哪里?不是好在它揭露了什么问题,而是好在它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同志里,有人不仅埋头拉车,还会抬头看路!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本质,思考解决之道!这才是对我们工作真正负责的态度!”
他虽然没有点名,但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宣传科张科长。
张科长立刻挺直了腰板,与有荣焉地微微点头,仿佛这份报告是他精心指导下的成果。
会场里响起一阵附和声,但不少人心里都在打鼓,琢磨着这是哪路神仙的手笔,看问题这么刁钻,以后可得小心点,别撞枪口上。
会议结束后,众人纷纷询问宣传科张科长,这份材料来自谁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