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真相浮出水面

于海棠接到林渊的电话后,立刻意识到了任务的特殊性和紧迫性。,完!本.神¨站· \最`新^章′节~更.新_快/

她没有多问,只是郑重地应下,随即投入到紧张而隐秘的调查中。

资料室里,各类报表和台帐堆积如山。

于海棠凭借对文档系统的熟悉和女性特有的细致,开始有针对性地筛查三车间近半年,尤其是郭撇所在班组的物料领用记录。

她没有大张旗鼓,而是以“例行资料归档核查”和“抽样调研物料管理流程”为名义,巧妙地调阅着单据,避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她的目光重点聚焦在那些需要特殊审批、带有特殊代号,或者单位价值较高的物料上。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她仔细比对着领取量、理论消耗量、报损记录和库存馀量,不放过任何一丝不合理的线索。

傍晚,资料室的人都下班了,于海棠却还伏在案前,就着昏黄的台灯光线,核对最后一批单据。

她的眉头越皱越紧,指尖在一行行数据间缓缓划过。

突然,她的手指停在了一页台帐上。

这是关于一种代号为“特材-7号”的物料记录。

这种材料领取审批级别很高,每次领用都需要车间主任和厂技术科双重签字,记录显示其主要用于一些精密部件的加工和维修。

于海棠发现,在最近三个月里,郭撇所在的班组领取“特材-7号”的频率和单次数量,存在一种难以解释的微小异常。?·白§d马d_#书u&院}\ ?ˉ?更¢;新#`{最-¨快1t

每次领取后,帐面报损的比例,都比其他班组同期处理同种材料时要略高一点点。

主要理由是是加工过程中的合理损耗和废品率。

数据的差额不大,每次可能只有几公斤,混杂在庞大的生产数据中极不起眼。

但于海棠没有放过这个细节。

她将郭撇班组所有关于“特材-7号”的记录单独抽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反复比对,并核对了报损物的回收登记。

她发现,这些“报损”的记录存在几个疑点。

一是时间点相对集中。

二是报损理由填写得比其他记录更为模糊简略。

三是有两次小批量“报损”记录的时间,竟与之前老周提及的、郭撇行为异常的时间点隐约吻合!

一种惊人的可能性在于海棠脑中浮现。

郭撇会不会是利用职务之便,在“特材-7号”的加工过程中,故意制造或夸大损耗,然后将这部分“损耗”的材料偷偷截留了下来?

因为每次量小,且混杂在正常损耗中,所以不易察觉!

这个发现让于海棠的心跳骤然加速。

她立刻将相关单据手工摘录了下来,记录下了关键数据,并将自己的发现和推测清淅地整理成一份简短的报告。

她做得极其小心,没有留下任何可能引人怀疑的痕迹。?a.b\c_w+x·w+..c¢o_m*

第二天一上班,于海棠就找机会来到了林渊的办公室,趁四周无人,将那份整理好的材料和报告递给了他。

“林渊哥,这是你要我查的东西。”

她的声音压得很低,眼神里带着一丝紧张和兴奋,

“三车间的普通物料没什么大问题,但这种‘特材-7号’…有点奇怪。这是它的相关记录和我的几点疑问,你看看。”

林渊接过那叠还带着于海棠体温的纸张,迅速浏览起来。

当他看到“特材-7号”的代号、那细微却规律的数量异常、以及于海棠精准标注出的时间点关联和清淅合理的推测时,他的瞳孔微微收缩,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特材材料…”

这个代号本身就意味着不寻常!

结合之前郭撇对“离开车间”的剧烈恐慌……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轰然汇聚,指向了一个清淅而可怕的结论!

郭撇和王老五倒卖的,根本不是什么破铜烂铁,而是这种代号“特材-7号”、用于精密加工或重要设备的高价值特种合金钢!

他们通过故意制造损耗的方式,蚂蚁搬家般地窃取国家财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偷盗,而是性质极其恶劣的监守自盗,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一股寒意顺着林渊的脊椎爬升,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拨云见日的巨大的愤怒。

他终于抓住了狐狸的尾巴,但这条尾巴所牵连出的罪恶,远超他最初的想象。

于海棠看着林渊越来越难看的脸色,担忧地问:“林渊哥,这…这事是不是很严重?”

林渊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将材料仔细收好,对于海棠露出了一个安抚的笑容:

“海棠,你做得非常好!帮了大忙了!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再对任何人提起,包括资料室的同事。剩下的,交给我来处理。”

他的语气平静,但于海棠能感觉到那平静之下汹涌的暗流。

她乖巧地点点头:“我明白,你放心。”

送走于海棠,林渊独自关在办公室里,再次摊开那几张薄薄的纸。

它们此刻却重如千钧。

真相已经浮出水面,证据链虽然仍显单薄,但方向已经无比明确。

接下来,他面临的是最终的决择。

是立刻将情况向杨厂长和盘托出,申请对郭撇和“特材-7号”进行彻查?

直接捅破,看似痛快,实为下策。

将证据直接呈报杨厂长,固然能立刻将郭撇置于死地,但也意味着与李主任彻底撕破脸。

李主任为自保,必会动用一切力量反扑,甚至可能狗急跳墙,在自己证据链尚未完全扎实的情况下,反咬一口。

届时,杨厂长是否会为了一个郭撇与李主任死磕到底?

自己这个马前卒,很可能成为牺牲品。

而且,动作太大,容易打草惊蛇,若王老五闻风而逃,或销毁关键物证,案子就可能虎头蛇尾。

还是再等一等,让黑子那边尝试从王老五那里获取更直接的物证或口供,让证据更扎实后再行动?

但这需要时间,期间可能发生变量,郭撇和王老五也可能狗急跳墙。

林渊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深知,自己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许多人的命运。

那么,最优解何在?

林渊的眼神锐利起来。

他不能让自己从调查者变成风暴中心。

他需要借力打力,让该动的人动起来,而自己则隐藏在幕后,掌控节奏。

或许……可以先向杨厂长做一次“有限度”的汇报,点明案件性质可能升级,涉及特殊物资,但暂不提交全部证据,只为争取杨厂长更坚定的支持和更灵活的授权。

同时,利用这份“证据”的压力,暗中对李主任进行暗示,迫使其在‘特种材料流失案的功劳’与保郭撇之间做出决择,让其主动放弃郭撇。

以林渊对李主任的认知,他不可能参与郭撇的事件,很可能也对郭撇之事一无所知。

这是林渊需要抓住的契机。

如此一来,既能推动案件向有利方向发展,又能将主要火力引向杨厂长与李主任的博弈,自己则可进退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