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强弩(第3页)
那大庄虽哭红了双眼,亦放下小庄的尸体,抹了把眼泪,扭头冲了上去。
二楼的一架甲三仆原以为两箭足以吓破对方胆,正打着用远程慢慢耗死对方,没料到反倒逼出了众人的狠劲。
刘佑弟颇为悍勇,跳上二楼便打乱了对方的队形,跟着上来的群贼裹挟着刀光一拥而上,双方瞬间绞杀在一处。
二楼顿时兵刃交击声、怒吼声、惨叫声混作一团。
那弩手见状独自后退到了墙角,不愿与群贼近战。
手上蹶张弩再次响起一阵“叽叽嘎嘎”的声音,又在开弩上箭。
可眼尖的刘佑弟可不会放任他在射弩箭,一上去便将他当做首杀目标。
------
注释:
札甲:据《明史·兵志》记载,其中提到“军士所佩甲胄,有明甲、锁子甲、布面甲等,刀剑俱不透”,其中“明甲”即甲片外露的札甲。
明代军队中的“札甲”是一种以长方形金属甲片编缀而成的铠甲,其形制上承宋元,下启清代,是明代军队的主力甲胄,从普通士兵到高级将领均有装备。
其中步兵装备短甲,便于近战和行军。骑兵使用“曳撒甲”,兼顾骑乘灵活性与防护。北方边军常穿双层铁甲,如“柳叶细札铁甲”,重量可达50斤以上,以抵御蒙古与后金骑兵冲击。
注释:
蹶张弩:据《武备志》《耕余剩技》等记载,其“铁叶甲一箭洞穿,人马俱毙”。因其需借助腰腿之力开弓而得名。
其弩臂多采用坚硬木材长约1.63尺,弩面宽约0.8-0.9寸。弩弓以三年以上的毛竹片叠制,六根竹片依次缩短,用皮条或棕绳缠绕加固,两端开缺口挂弦。弩机由青铜或鹿角制成,包括牙、悬刀、望山等部件。
望山用于瞄准,部分弩机刻有刻度以提升精度。《武备志》记载的蹶张弩“望山高可二寸,刻分十度”。
还有记载蹶张弩:“力强者可射三百步,寻常亦及二百步”,远超普通臂张弩。
上弦方式分为坐姿,双脚蹬住弩臂前端,双手拉弦挂于弩机,利用腰腿力量张弓。
除此之外还有腰开与膝张,部分蹶张弩配备腰绊或膝绊,射手可通过腰部或膝盖辅助发力,灵活适应不同力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