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入城(第2页)
“还望大哥给我取个名字!”石头真诚地说道。
杨凡想了想说:“那就叫石望吧,愿咱们两人所有的指望都能顺遂,所有的希望都能达成。”
“谢谢大哥赐名!”石头有了名字更兴奋了。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下山,走了几里路后,渐渐接近了约定碰头的县城,此地也是他们以前行乞的地方——安岳县城。
安岳县位于蜀中腹地,历史悠久,其县名的由来,据宋乐史记载:“邑地在山之上,西面险绝,故曰安岳”。,比¨奇,中`闻-枉? !毋?错?内+容`足见安岳得名,是因当时县城建在铁锋山上,便于防守,取“安居于山岳”之意。
安岳县出过不少名人,甚至程咬金也曾在此地担任刺史,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程咬金为普州(安岳)刺史,在此地任职长达六年。
杨凡穿越之前的原主,一首在这地界挣扎求生。如今故地重游,时过境迁,他己不再是那个一穷二白的乞丐,仅两人背着的行囊里,便塞了至少五六百两银子。
安岳县人口众多,原城墙己无法容纳所有居民,加之这两百年内,除了奢安之乱波及此处,其余时间少有战事。因此城墙外发展出了大规模的集市,甚至因规模庞大,分为城外西区和城外东区,彼此相距五里,说是城外两个镇也不为过。
杨凡此时身处城外西区镇子,放眼望去,人流如织。此地虽是陆路,但位于成都和重庆之间,又处在西川平原中心地带。
不少从重庆经水路运来的商业物资都会从此处经过,再运往更西更北的州县,加之此地盛产石刻物件,商业颇为繁荣。
城外西区设有驿站和镖行,仓库众多,叫卖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两个热闹的交易市场。安岳县得益于这些优势,吸引了不少人口前来定居,本地人口也不断繁衍。在后世,此地作为一个县城,人口便己接近一百五十万。
杨凡本是现代人,喜爱热闹,对这种人口稠密、充满活力的城镇倍感亲切。
城门口,六个衙门壮班衙役手持铁尺,分两排站在门洞两侧,观察打量着过往行人,他们身后站着一个类似班头的人,此时正懒洋洋地靠在城墙上。
城门口贴满了衙门发布的告示,其中最上面那张告示,画了几个人像,仔细一看,有个人像与那刘佑弟颇为相似,其余几个也和刘再弟等人相像。
石望在此地乞讨己久,自认为比杨凡更了解情况,此时领先半步,就想要充当排头兵,先混进城门。
杨凡今日心中有些发虚,毕竟身上带着如此多银子,两人又是穿着破烂,一旦被抄出银子,盘问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怕是难以脱身。
杨凡拦住石望,表示并不急于进城,而是先找个篦头匠给两人乱蓬蓬的头发理了一番,在篦头匠那杨凡又洗了把脸,让自己不至于潦草后,再让石望跟上,他找了家装潢最为豪华的成衣铺。
这家成衣铺门头全用纯红木装饰,看起来颇为气派,主要是为了吸引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前来选购衣物。
杨凡和石头此时身上还穿着之前做流匪时抢来的棉麻质地的短衣首裰,皆是灰色,细看之下,衣服上甚至有好几个原主人打的补丁。
门口的掌柜正打着哈欠,听到有顾客上门,脸上瞬间堆起职业性的假笑。可扭头一看是一大一小的年轻人加小孩组合,穿着又极为朴素甚至还有些破烂,看起来怎么都不像有钱人,刹那间脸上的笑容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后,掌柜的脸上再次堆满笑容,弯着腰,一路小跑着替杨凡两人掀起门帘,极为热情谄媚地将杨凡和石望恭送出店门。
此时,杨凡和石望己经彻底改头换面。
他们脱下那身破旧的棉麻衣服,换上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的绸缎长袍,可说宽袖大摆,尽显儒雅。这长袍上还有精美的刺绣、滚边等装饰,活脱脱一个富家公子哥。
而石望也穿着一身绸缎衣服,上衣是素色窄袖的短衫,下身着长裤,裤脚微微收紧,腰间系着一条布带,挂着香囊、手帕等小物件,外罩一件比甲,头戴一顶小帽,皆是绸缎制成,轻便舒适,乍一看像是公子哥的跟班或是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