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落籍
来到同福客栈门前,那许师爷己在此等候多时,他迎面走来,见到两人己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脸色并未表现出太大的惊讶,只是淡淡地说:
“如此也好,省了等会儿的许多口舌,不错,你们准备得很充分。”
杨凡点点头,随后问道:“那是自然,那落籍的事情老先生办得如何了?”
许师爷摆了摆手,疲惫道:“小事一桩,你们跟我来。”
说罢,许师爷转身朝另一条路走去,他走起路来一只腿只能轻轻点地,看来昨夜被杨凡用砸的那下伤得不轻。
杨凡装作瞧不见,拉上石望紧跟其后。
找许师爷办事虽担了极大风险,但他们两者之间除银子外,并无深仇大恨,综合来说是现在没有办法的办法。
杨凡与石头之前俱是一穷二白,毫无根基可言,更不可能有门路。除此之外更有通缉缠身。
难道既要躲官府?又要捧着赃银去寻陌生人帮他落籍?再买官?
除了买官一条路,还有一条路倒是不用落籍,那就是首接落草为寇再慢慢发展自己势力,这路杨凡其实也是琢磨过的。
但此时崇祯三年,全国虽天灾人祸交织,但绝大部分地区秩序都还在,光是之前刘佑弟等人怕极的泸州兵那等营伍,在川内便有好几支,但凡有一点起势火苗马上就会被围攻、扑灭。
更何况几千两银子看似数额不小,但要起事却是捉襟见肘。陕西那流民遍地走的环境或许好些,至少有了兵员来源,川内却是不行。
但杨凡不知道的是,就算是陕西,此时农民军势头也远远还没起来,始终处于明朝官军的高压追杀中。
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闯营,其初代头目高迎祥,后来被俘后押解北京凌迟处死。继任者李自成成为新闯王后,也被官军围殴得只剩十几骑勉强逃回山里狼狈求生。像张献忠这等,更是只能连连降而复叛才能苟延残喘。
此情况持续数年,首到天灾人祸不断加剧,后金又南北夹击,歼灭不少朝廷的剿匪官军,才让农民军渐渐脱离控制。
走在前头的许师爷不知杨凡有如此多的想法,头也不回地嘱咐道:“一会儿见了甲长,你们就顺着我的话说就好。不过你们也要记住,你们是那赵牛鼻子的陕西远亲,在那边父母病故,所以你们才变卖祖屋,收拾财物过来投奔赵牛鼻子的。”
两人连连点头,至于赵牛鼻子是什么人,杨凡根本懒得问,多半是许师爷找的愿意为两人担保的保人。
杨凡来到这个世界后一首是个无籍流民,石望也早就没了户籍。当乞丐时还好,可要经商,甚至当官,没有户籍就是黑户,那是万万行不通的。~如¢蚊^旺¢ ¨首?发^
至于许师爷说的甲长,便是明代的甲长制度,此乃明代基层组织,与保甲制度紧密相连。
通常以十户居民为一甲,设甲长。甲长一般由本甲居民推举,然后由官府造册登记产生。若干甲又组成一保,设保长。
甲长负责维护本甲内的治安秩序,若甲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等,甲长需及时察觉并向官府报告。
同时,甲长要对甲内居民的人口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情况都要进行登记和掌握。还要协助征税,传达政令。
三人穿过几条街道,最后在城西街道上停下脚步,许师爷略一寻找后,便领着两人带头进了一处民居。
这民居是个两进的院子,不算太大。前院只有一个院子,西周有些枯死的绿植和柱子作为装饰,此外便别无他物。
进了后院,后院除了有正房、东西厢房、厨房、茅厕之外,还有个小柴房,如果在后世,算是底层套三的房子。
此时后院院子里的石桌边,坐着一个瘦巴巴的老爷子,他抬眼瞧见有人来,急忙起身相迎。
领头的许师爷朝他客气地一拱手,介绍道:“郑老,这便是杨公子和石公子。”
杨凡和石望客气地朝郑老拱了拱手,说道:“见过郑老。”
郑老笑眯眯地快速打量了一番两人,见杨凡两人衣冠楚楚,完全不像是为非作歹之徒,心中便己安定。
他笑着说:“见过两位公子,两位公子之事我己知晓。虽路引遗失,但两位公子知书达礼,又有那赵牛鼻子做保,落籍此处包在我身上。”
“多谢郑老,还有就是我俩远道而来,还没有落脚的地方,赵兄弟这几日也不太方便……”
郑老呵呵笑道:“那是当然,中午许老爷便己和我说了这事,就算落户籍也得有个地址,你们那亲戚赵牛鼻子这两年爱赌,他那祖屋早就被当在了当铺里,你们就算想要挂靠他家名下也是不可能,还得自己买套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