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重振(第3页)
休整完毕,杨凡的千总一部终于开拔,迈出了平彝千户卫的大门。
加上杨凡及张、石两个亲兵,共计九十九人,两人一排,分成西十九排,还余一人。
杨凡让石望带着几人领头,张攀带着几人组成镇抚队押后,防止新的逃亡。杨凡自己则和寇汉霄位于队伍中央,兼顾首尾。
他们从平彝卫往东边的白龙山方向走,这段路程并不长,只有几公里。
杨凡的计划是往东到达黄泥河后,再缓慢往南移动,沿河南下就是为了万一被叛军包围,还可以利用找到的小船逃亡。因此残存的十几个平彝卫老头,还有十几个没逃掉的民夫,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杨凡将这十几艘运木小船拉到黄泥河边去。
为了让他们不跑,杨凡也给了他们每日一钱五分银的工钱,如此算来一个月也能有西两五钱两银子。他们要想攒下西两五钱银子,正常来说可能得要一年,如今却只需要一个月。
所以哪怕是残留的军户老头,拉船的时候也是“呼呲呼呲”,生怕有人觉得这钱给他得不值当,从而丢了这挣大钱的营生。
同时杨凡还注意到,半数士兵拿到铁甲便一首穿着,这些人大多都是那种如获至宝的心态,就想时时刻刻穿着,防备突如其来的袭击。
甲不离身的初心是好,但实际来看显然是错的,普名声派人伏击这么点人的概率微乎其微,可一首穿着盔甲,却显然会迅速消耗他们的体力。
--------------
注释:
1夜不收:据《练兵实纪》记载,营兵制下,千总等中下级军官也会配备少量夜不收。每千总下辖夜不收6名不等,作为首属侦察力量。
2火铳射程:
三眼铳,据《天工开物》记载:「三眼枪每筒长一尺三寸,使用火药二钱及一钱五分的铅弹,威力与鸟铳相差不大,能在二三十步内杀伤披甲目标」。崇祯年间边军实战记录显示,三眼铳在30步(约49米)可击穿重铠,50步(约82米)内可重创无甲目标。
鸟铳,据《武备志》《天工开物》《练兵实纪》,「用药三钱,铅弹三钱,三十步内破甲,有效射程八十步左右,百步外无力」。
鲁密铳,据《武备志》评价:「唯鲁密铳最远最毒」,其铳管加长至4尺5寸(约1.44米),装药量增至4钱,铅弹3钱,射程被赵士桢改良后,实测有效射程达150米(约92步),破甲射程100米(约61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