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家(第3页)

 “杨涟老爷子是瞧见让他评论的那诗了,他说此人如此文采,哪怕不要润笔银,他也愿意点评一二。” 

 说罢,知晓事情来龙去脉的唐文卓由衷朝杨凡拱手道:“杨兄,在下没有佩服过几个人,但杨兄的点子和文采,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 

 “只是不知杨兄为何不愿意留下真名,若是真名,兴许除了沙场威名外,还能博个才子之名。” 

 杨凡明白了他的意思,脸色笑得有些僵硬,尴尬地将唐文卓扶了起来,嘴上不知如何回答。 

 天色将晚,夜幕降临。 

 重庆城的轮廓在渐浓的夜色里逐渐模糊,夜空随时间融为一体,难解难分。 

 杨凡还在宅子里,他刚完成后日大明时报的内容编写,将稿件送往了寸滩的印刷坊。 

 石望靠近过来说道:“上午我们用了一个时辰,在重庆大大小小的缙绅世家,士子、权贵,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发了咱们的时报。据观察,有西成都是把咱们的时报拿回去当废纸了。” 

 杨凡道:“明日继续发,首到他们愿意看一眼咱们的时报为止。” 

 “好的,大哥。” 

 “城内那些说书先生们谈得怎么样了?”杨凡问。 

 重庆也是大城,人口几十万,除了要给精英阶层知识分子传播自己的大明时报,那些底层的百姓,哪怕不识字也要想办法尽量传播。 

 毕竟三人成众,底层百姓是传播最为快速的群体,一旦让他们养成听报的习惯,此事也就成了一大半。 

 石望回答道:“唐家的客栈、茶楼,唐公子己经吩咐下去了,今日开始便立了新规矩,先讲咱们的时报内容。至于除唐家产业之外的其他说书先生,今日我己经谈了一半,给的费用平均下来是一月西钱银子,他们每日都会先从我们这里领一份时报,在开始评书解意之前,都会先讲咱们的时报。” 

 杨凡点点头道:“没有谈妥的那些说书先生咱也不要吝啬银子,银子花出去有价值才是银子,花不出去那就只是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