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军器局(第3页)

 七十具甲胄里里外外,最起码花了他西千两左右的银子。折合每具六十多两银子,属于天价。 

 但这些花了如此多功夫的铁甲,实际也算不上优等品,甚至很多都是压箱底的库存货,杨凡又是修复又是保养,这才勉强堪用。 

 从云南回来之后,石望曾经统计过,那七十副铁甲,完好还能用的只剩下几副,其他要么散架要么锈烂、破损。修复起来要花更多银子。 

 若是军器局在杨凡控制之下,那制造铁甲的成本就能控制下来,成色和可修复性也有了转圆空间。 

 更别说还有火器。 

 火铳和火炮,杨凡是铁了心要造的。 

 就算杨凡再怎么历史小白,但往后数百年是枪炮的世界,这是三岁小儿都知道的道理,大方向是肯定不会错的。 

 但是三眼铳太近,适用度窄;鸟铳又容易炸膛,只能自己造才放心,士兵才愿意使用,更别说还有大炮…… 

 杨凡还在发神想事情,突然听见门外传来一声响动,紧接着一阵劲风传来。 

 一人随风而来,端坐在杨凡对面,正是陈士奇。 

 此时的陈士奇满头大汗,一把端起桌上放凉的茶水便仰脖一饮而尽,趁着他喉结上下蠕动,杨凡观察到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厮和师爷,应该是帮他出谋划策处理文书的。 

 杨凡给石望使了个眼色,石望会意,轻脚走过去将门再次关上。 

 这个功夫陈士奇己经喝够了茶水,他身后幕僚贴心递上一张汗巾,陈士奇接过,又擦了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