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钱庄(第3页)

 杨凡哑然,回头想想,他刚才来的时候的确瞧见一眼那汇通钱庄。看那样子也花了老鼻子钱了,装得那叫个富丽堂皇,却没成想是这川内钱庄合资办的。 

 “他们合资办个新钱庄做甚?” 

 唐文卓脸色难看:“就是来挤兑我们的!咱们定的活期存银利息月息一分银,汇通钱庄就定的二分银,我们一年定期存银利息一钱银,汇通钱庄就定的一钱二分钱银子。不管什么东西就比我们多给一口价的利息!” 

 杨凡哑然,对方这一招实在恶毒,却又简单至极。 

 若是和对方比银子多,杨凡手上其实就只有之前罗平州缴获的那十几万银子,除此之外还有唐家注资的本金。 

 这汇通钱庄背后则首接汇聚川内大大小小钱庄几十家,每家身价至少几十万两,如此算来,汇通钱庄至少可用资金成百上千万两。 

 比不了银子,比强硬手腕也是不行,对方合起来政治盟友比杨凡多太多,稍有不慎就是玩火自焚,而且翻车概率极大。 

 两者都不比不了,就只剩下比经营服务。但是钱庄的存取生意,最为重要的就是本地人脉和钱庄的信用度。 

 汇通钱庄虽是新号,但背后站着几十家钱庄支撑,还有那么多大人背书,和两江钱庄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若杨凡是存银客人,怕也更愿意选择汇通钱庄。 

 ----------- 

 注释1钱庄: 

 据万历年间《杭州府志》记载:“钱铺多聚于官巷,立‘钱行’为公所,凡兑换银钱,必依行规定价,违者同业共逐之。” 此处“钱行”即钱商行会,负责统一货币兑换标准,排斥违规者。 

 崇祯年间《吴县志》亦提及苏州钱铺“皆入钱业公所,纳费充行户,始得开张,否则以私铺论,官必查禁。” 

 《临清州志》提到北方商埠临清的钱铺“皆隶于‘钱业会馆’,公举首事数人,掌行规、平物价、纠不法”,己形成“会馆”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