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熊文灿(第3页)
但严威炮并不出名,其督造完成后,实际普及率远低于熊文灿理论预期。
与红夷大炮相比之下,朝廷仿制的红夷大炮总数约为1000-1500门,而严威炮的数量可仅为近百门,且集中于两广、湖广等熊文灿辐射区域。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成本高昂、射程不及红夷大炮。严威炮的铁芯铜体工艺需消耗大量铜铁资源,崇祯六年广东铸造一门严威炮的成本约为一百二十两白银。
熊文灿在信末尾表示,难得川地还有将领重视轻型火炮,他愿意资助给他两门严威炮试试,
如果杨凡觉得想要更多,他也可以让广州军器局制造,以每门成本一百五十两卖给杨凡,但炮弹、炮架、炮车、运费另计。
杨凡放下手中信。
唐文卓抬眼询问道:“此事,杨兄如何看待?”
杨凡沉思后回答道:“既然两广总督都如此力荐,甚至主动来信推销,咱若是不买上几门,也太过给脸不要脸了。”
唐文卓点头称是。
谁都知道,要想和两广总督这等人物搭上线可谓是难如登天。
难能可贵的是,对方竟然主动联系杨凡和唐文卓,这要是不买上几门,的确有些让对方下不了台,面上难看了。
“这严威炮一百五十两一门,单价倒是比红夷大炮低上不少,杨兄打算购置多少门?”
杨凡道:“既然熊总督金口玉言说了要送我两门,我便再购十八门,凑够二十门,再购齐对应炮弹、炮架、炮车。还望唐兄差人去两江钱庄取银子,快马加鞭,送去广州。”
唐文卓摆手道:“无妨无妨,我这就让人即刻书信一封,然后带银子马上出发。”
“还有一事。”
“杨兄但说无妨。”
“书信中再提一事,就说我两江守备营空有火炮,却无合格炮手,熊总督见多识广,还请熊总督推荐一火炮教官,我可出银雇佣。”
“在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