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检阅(第3页)
王维章看得连连点头,可杨凡从他神情里瞧出,对方并无太多惊喜。
或许在他看来,这与见过的红衣大炮发射也无甚差别。
他赞许道:“听说这是熊总督督造的?”
“回大人,正是。”
“这严威炮果然名不虚传,火力强劲、射程精准,堪称我大明火炮之翘楚。陕西流寇、辽东建虏愈发难治,有此神炮,剿灭贼寇、抵御外敌也便有了倚仗。”
话虽如此,众人瞧他神色,都知是客套之言。
若这炮不是两广总督督造的,他断然是不会说这般话。
可谁也没点破,反倒纷纷出言附和。
这三位文官本就不算知兵,其中最懂行伍的当属重庆兵备陈士奇,可杨凡看他,也并无太多惊异。
他们眼下最熟知的还是红夷大炮。
那是自欧洲引进后仿制的重型前装滑膛炮,炮管长六至十尺,口径三寸五分至西寸二分,重量逾千斤,有效射程二里左右,最大射程近三里。
弹药以石、铁、铅制实心弹为主,威力绝伦,触之皆死。
时人曾言“火星所及,无不糜烂”。
但因其机动性欠佳且射速迟缓,每发间隔良久,然凭其远射程、高精度与强穿透力,还是成为明军城防之核心利器。
宁远之战中就曾重创后金骑兵。崇祯年间,明廷通过澳门购炮、传教士指导及本土仿制,渐次实现红夷大炮之量产与技术迭代。
而两江守备营中,刚才齐射的严威炮声势震天,但于三人而言,也仅是莫过于小一号的红夷大炮,甚至威力和射程甚至还远不如标准红夷大炮。
“轰轰轰!”
又是密集炮声恍如惊雷响起,众人惊异地扭头看去。
他们刚才只是说了一阵话,这炮为何又发了一轮。
----------------
注释1:
明朝崇祯年间,炮规、铳尺与象限仪实为瞄准炮手的核心工具,分别承担弹道计算、弹药量化与角度测量之责。
炮规与铳尺由葡萄牙军事顾问引入,“炮规”形同计算尺,可将复杂弹道转化为刻度标尺,用于测量距离与角度;“铳尺”则依据炮弹重量与炮管口径,快速算出装药量。
象限仪则由徐光启引进,用于测量火炮仰角,结合伽利略同期提出的抛物线理论,初步实现了弹道轨迹的数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