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折本(第3页)

 石砫境内壮男平时务农,战时为兵,形成“全民皆兵”的动员体系。石柱境内军寨林立,各寨男丁农闲集中训练,战时迅速集结。此制使白杆兵既保生产稳定,又具快速动员之能。 

 故崇祯三年(1630年)秦良玉奉诏勤王时,仅十日便集结数千兵力驰援北京。 

 此外,白杆兵主力多为土家族子弟,其祖先久居川鄂山地渔猎,自幼习练攀爬、远射等技,与山地作战需求高度契合。 

 亦有土家族集体狩猎“撵仗”活动,天然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此协作精神与杨凡强调阵型的守备营有天然优势。 

 其武器白杆枪也是特别,其以白蜡木为杆,上配带刃铁钩、下缀铁环,兼具刺、砍、拉、锤等功能。钩刃可勾锁敌方兵器或战马,铁环可作捶打攀爬之具。 

 ------------- 

 注释1: 

 据记载,《沈氏农书》中记载的“每50斤官盐,价格贵时需银5钱多,便宜时4钱多”基本吻合,按正常价格推算每100斤约值银0.8-1两。并非很多后世人印象中的,价格极贵,只是因为其实必需品而己。 

 而私盐因逃避盐引税、运输税及层层盘剥,价格通常仅为官盐的10%-30%。大部分稳定地区官盐每斤约0.02两银子,战乱时期或因供应短缺暴涨数倍甚至十余倍。 

 盐枭为利最大化,常采取分批次渗透不同市场,如销往官盐断绝的战乱区,将私盐价格抬至官盐的50%-70%;再利用漕运夹带勾结漕帮,较陆路省七成运费;另有官盐洗白,收买盐吏伪造“残盐”“余盐”凭证,以“合法余盐”入市,利润较纯私盐增50%。 

 万历年间潞盐走私案,山西盐枭经太行山销盐河南,通过分批销售、勾结税吏,年利超也才十万两,相当于山西布政使司年盐税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