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霰弹
杨凡微微颔首,随即再次回首望向那片喧嚣的南坡。?k¢a/n/s+h.u!w^a?.·c¢o′m?
山坡上铺天盖地的流寇中混杂着不少老贼,但其中的绝大多数也不过是手无寸铁、被驱赶向前的流民厮养罢了。
此刻,他们距离明军阵线仅剩百余步。
将旗之下,察觉到对方真正的攻势即将展开。杨凡目光一凛,淡然下令。
“让炮兵即刻换上霰弹,调整射角,轰击高坡敌群,持续轰击山腰处,截断其后续攻势!”
“遵命!”
军令一下,中军旗帜应声变幻挥舞。
炮兵阵地上李大伟注意到指令,立即回过头高声呼喝,命令炮队迅速更换炮弹。
耳旁听见东翼榆林兵阵地传来阵阵喧嚣,杨凡目光转动,循声扭头看去。
东翼榆林兵阵线陡然响起激昂的锣鼓声。
虎大威麾下车营步兵闻鼓而动,向前列阵,井然有序地形成一道防线,准备迎击流寇的冲击。
榆林兵隶属延绥镇边军,因其常年镇守北地,为应对蒙古人等游牧民族袭扰,故而多采用车营战术。
其战车以偏厢车为主,车身长约二丈,宽约半丈,木质结构外覆生牛皮或薄铁板,车前装有长矛或铁盾,两侧开设铳孔。`精\武/小-税^罔\ ,冕,肺~阅?犊?
每车配置士兵二十人左右,其中包括约七名三眼铳手、五名藤牌刀手、五名推车夫及一名队长。但因边镇粮饷匮乏,虎大威的车营规模有限,但也有六七十辆战车,步营总兵力千余人,步骑比例五比五。
车营主要火力来自三眼铳,每车配备六至八支,可连续发射铅弹,近战亦可作钝器击敌。半数战车还搭载了虎蹲炮,以增强火力。
此刻车营己在东翼阵前迅速展开形成一线,战车间隙之后则是严阵以待的步兵。
榆林兵的车营步兵装束混杂,不如杨凡游击营那般整齐统一。
他们藤牌手手持钩镰刀,专事砍斩马腿;刀手则握环首刀,负责近身格杀。士兵大多身着皮甲或棉甲,依托战车作为移动掩体,形成“车为正,步为奇”的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