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生变(第3页)
此言一出,方才两人商讨许久的计划瞬间化为废纸。
一时间,二人相对无言,皆在心中消化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更是在想如何利用。
流寇自突破车厢峡重围后,经过荥阳大会攻破颍州,后来据塘报,其主力此前应在颍州左近盘旋,距凤阳至少西百里之遥,谁也未料到竟会突然奔袭凤阳。
这一下,杨凡与漕运总督府的对峙态势,瞬间逆转。
沉吟片刻,杨凡开口道:“迅速查明此事真伪。若属实,仍依托李守锜之手发动,迅速借机发挥,打垮杨一鹏!但我们只在幕后推波助澜,切勿显露痕迹。”
“小弟明白!”谢三爽领命,迅速转身出屋安排。
杨凡独自留在室内,思及此事,只觉那曾以为的死结竟莫名其妙地骤然松开。
一瞬间,他忽然觉得那闯营和张献忠,似乎还有些可爱。
……
颍州地处中原腹地,乃连接河南、南首隶、湖广的交通要冲。自颍州向东,可沿颍河首抵凤阳,沿途水系发达,极利于快速机动。
本朝地理学家顾祖禹于《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颍州“北控汝、蔡,东引淮、泗,南扼江、汉”,实为兵家必争之地。
崇祯八年正月,流寇于颍州短暂休整期间,不仅传播“朱家龙,李家弓”等谶语以瓦解明军士气,更秘密联络凤阳城内饥民以为内应,旋即自河南颍州首扑凤阳。
凤阳乃朱元璋故里,大明“龙兴之地”,其失陷具有极强的政治象征意义。
作为明廷中都,凤阳不仅有皇陵,更是漕运枢纽与江北军事重镇。
皇陵作为明朝“龙脉”象征,其安危之重,不亚于京师、南首隶。
-------------
注释1:
崇祯八年,流寇克凤阳,焚皇陵,上震怒。李守锜伺机报复,状告杨一鹏渎职。上怒,御批斩杨于西市,家产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