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预演(第3页)
阎宗盛应声而起,粗声道:“包在某身上!这建奴到底有没有传说那般神,某也早想见识一下,看俺的刀子捅不捅得进去!”
说罢,阎宗盛重重坐下。
大规模战事绝非影视剧中那般两军相遇便列阵对冲,决一死战。
实则情况是往往刚接近百里时,大队兵马尚未接敌之时,双方斥候探马便己开始互相渗透、厮杀。
谁能在前哨战中占据上风,便能成功压制对方耳目,使其在战场上如同盲人,从而抢占要地、形成包围、发动突袭。
故而战场情报至关重要,而建奴偏偏此道又强得离谱。后金军多次突破长城深入中原,其斥候侦查的高效运作实为远程奔袭成功之关键。
其斥哨多源于巴牙喇前哨兵,即从每牛录三百人中精选十名巴牙喇精锐组成。崇祯七年,皇太极更将其独立成营,改称“噶布什贤超哈”,总数约千余人。他们自幼接受严苛骑射训练,熟悉北方地形,且常与蒙古喀喇沁等部协同侦察,极擅跨地域情报渗透。
在己巳之变中,建奴斥候部队以蒙古降兵为向导,从龙井关、大安口等明军防御薄弱处突破长城,随后快速穿插至北京近郊,为十万人主力开辟通道。
此种“盲肠切入”战术,完全依赖斥候对地形与明军布防的精准掌握。
其斥候还常在进攻前数周便潜入明境,通过“捉生”抓捕明军士兵,拷问获取情报。
在丙子之役中,他们通过审讯明军墩台守军,掌握了喜峰口至遵化驿道虚实,使后金骑兵得以避开明军伏击。
---------------
注释1:
据《清实录》载,前锋营“备折冲者曰前锋”,被定位为“中央精锐”。
朝鲜《李朝实录》亦记载,后金斥候“昼夜疾驰二百里,如入无人之境”,令明军“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