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警觉(第3页)
更关键的是,首到后半夜,他们竟还是无法确定这股突然出现的、攻击性极强的敌人究竟是谁!
只知道有一支规模不明的明军,正以极快的速度,不顾一切地冲脸而来。
这股势头,绝非散兵游勇所能为。
察觉不对的扬古利就睡意全无,立刻起身披甲,来到帐中悬挂的简陋舆图前。
昏黄的油蜡烛下,他布满老茧的手指划过舆图上西南方向的区域,眉头紧锁。
根据他手中掌握的、来自中路军阿济格和投降明军所提供的情报,明军的主力,超西万人的宣大总督梁廷栋和京营的混合部队,此刻还被阿济格牵制在东安县一带。
有中路阿济格数万大军挡在中间,宣大和京营无法大规模出现在他们西路军的西南方向。
而最能打的关宁军,则龟缩在通州附近保卫漕运和京师东南门户,也同样被阿济格的中路军所阻。
那西南方向这支突然冒出来的军队,究竟从何而来?
卢象升?洪承畴?
破边入关之前他们都会提前捉生拷问,还有从各种合作之人那里换取而来的情报,扬古利脑海中闪过这两个最有可能的明军统帅的名字。
但他们一个在中原剿寇,一个在西北,就算接到勤王诏令,千里迢迢赶来,按常理推算,至少也还需大半个月!
真到了那时,他们的大军早己满载而归,甚至可能都快出关了。
-------------
注释1:
超品公额驸扬古利,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崇祯九年统领两红旗及部分汉军、蒙古人约1.2万人,负责西路主攻。
《清太宗实录》卷28记载:“命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奉命大将军,率师伐明,扬古利、阿巴泰副之”。
《清太宗实录》卷29记录,“扬古利督正红、镶红二旗及石廷柱、马光远部,以西洋炮轰塌昌平南门,遂克之”。
崇祯九年七月的《兵部塘报》称:“西路虏首为超品公扬古利,拥众万余,自白羊口突入,与中路阿济格合兵犯昌平”。明代奏报明确将扬古利列为西路军最高指挥官,与清代实录形成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