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楯车(第3页)
炮兵队的辅兵民夫提着水桶围着火炮打转。炮手们也拿着拖把炮刷,蘸水在滚烫的炮膛内外来回擦拭。
六十门火炮顿时腾起大片大片的白色水汽。
战场一时间进入短暂的中场安静,双方都在等待的同时,不断打量对方。
杨凡不自觉望向建奴身后十余里外的京师城墙,京师城墙巍峨,他隐约可见其轮廓。
他不知京师那位兄台现在在做什么,他只是希望自己所做这一切,能得偿所愿。
他沿途北上,昨夜又是彻夜突进,虽然昨日白天休整歇息,但也是疲兵。更何况建奴不止这一路,他不想与对方近距离以命换命。
约莫半刻钟后,各炮炮长终于打出了旗语,表示炮膛温度己降至安全范围,李大伟的旗手朝中间打旗语,向杨凡请求继续进攻。
杨凡强压下心头的复杂情绪,对身旁的石望吩咐:“告诉李大伟,建奴火炮己尽墨,即刻轰击建奴盾车!不准其靠前!”
建奴火炮己经废了,这战场上,川东营将掌握主动权。
“遵命!”
收到旗语信息的炮兵阵地一阵喧嚣,呼喊声中,炮口快速调整,主炮手眯着单眼瞄准。
杨凡再次举起远镜,目光中的清军盾车后,其重步兵人影卓卓,一股沉重如山的压迫感,随着那黑压压的楯车阵列的靠近。
他的目光穿透楯车之间的缝隙和弥漫的硝烟,隐约可见,在盾车之后,是大片移动的、几乎与昏暗地面和硝烟融为一体的深灰色铁札甲,那是清军的重步兵。
在这晴朗午后的硝烟尘土下,他难以准确分辨着那些重步兵其具体数量和阵型,只有对方兵刃时而反射出的耀眼寒芒。
------------
注释1
据记载,清军重步兵标准战术中的盾车构造为木制框架覆以生牛皮,高1.8米、宽1.2米,可容纳2-3人操作轻型火炮(如弗朗机)。
据《清太宗实录》载皇太极训令:“盾车在前,每车配炮手三人,交替装填弹药,以炮火压制明军。”明军奏报称:“奴以盾车推进,每车间距五丈,枪炮声如雷,我军火铳不能穿透其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