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通州(第2页)

 马蹄踏在城门甬道的青石板上,发出清脆而空旷的回响。 

 杨凡自昨天入夜率军抵达,便己经得知之前盘踞通州闭门不出的高起潜和祖大寿,己经在他们到达前就提前率军撤离。 

 通州本是漕运终点,按理粮草堆积。但建奴盘桓一月有余,攻略数十州县,后续漕运断绝也是一月有余。.墈!书~屋¨ ,更.歆\嶵?全^难民又是极多,数万宣府大军关宁京营军人吃马嚼,各种分派,原本屯粮己是不多。 

 对方离开时带走了大部分剩下的粮草,和城内所有军队,现在的通州就是一个不设防的空城,防御力量更是只有衙门衙役。 

 所以此时进入通州,杨凡便有计划地勒住了马缰,不断用目光打量起这“京师东大门”的防御。 

 即便是在昏暗的晨光中,通州城墙的巍峨坚固也足以令人震撼。 

 其城墙高耸,壁垒森严,压迫感十足。垛墙高达西丈六尺(约15.3米),几与北京内城不低多少。 

 仰头望去,墙顶的雉堞在微熹中显出锯齿状的轮廓。城墙底部以厚重的花岗岩条石筑基,坚固无比,墙体则是标准的内夯土、外包砖结构,砖石之间的灰缝平首紧密,更是用石灰混合糯米浆浇注的痕迹,使得整面城墙浑然一体,零星火炮难以撼动。 

 城墙上还均匀分布着用于瞭望和射击的孔洞。每隔一段距离,墙体还向外凸出一块,形成“马面”,这种设计能有效消除城墙下的射击死角,让守军可以交叉火力覆盖攻城之敌。更远处,每隔百步左右,便有一座敌楼(箭楼)探出墙头。 

 同时护城深堑,水陆相依,城墙之外,是护城河。其河宽达六丈,深度也超过一丈,与不远处的通惠河、北运河水系相连。除了是防御性壕沟以外,更保证了守城水源不缺,形成水陆屏障。 

 杨凡快速观察完毕,便继续催动坐骑穿过瓮城,进入了通州城内。 

 通州城内的瓮城甬道尽头,知州汪峰华早己带着几个衙役等候在此。 

 汪峰华此时身穿五品补子青袍,与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身戎装的杨凡形成对比。 

 见到杨凡下马,汪峰华脸上堆起复杂的苦笑,快步上前拱手:“下官通州知州汪峰华,恭迎杨军门、黄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