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榜样
通州城历经一夜厮杀过后,恢复了萧瑟平静。城墙缺口处,硝烟未散,尸骸枕藉。
在压制清军全部火炮后,明军驰援而来的火炮开始用霰弹轰击缺口,清军损失惨重,最终在天亮前便放弃本次攻势,如潮水般退去。
昨夜突入城内的清军也己被尽数剿灭或俘虏,那段被重炮轰塌的城墙缺口。则被知州汪峰华指挥民勇用沙袋、砖石、木板堵塞修补好,虽然依旧脆弱,但总算恢复了城防。
然而胜利过后,川东营指挥部宅院中,气氛却更加凝重。
各部将领正在汇报昨夜激战后的损失,随着昨夜驰援旧城,他们兵力进一步削减,尤其是作为堵缺口的亲兵司重步兵,还有第一时间进入旧城的散兵司,几乎人人带伤,难以再战。
更令人忧心的则是士气,建奴在城外百步外立起无数木桩,将被俘将士……断去西肢,绑于其上,日夜哀嚎,其状惨不忍睹。
这些人里有被俘的川东营、勇卫营,也有外围试图突入的的宣大、关宁援军。
“城内粮草,按目前配给,最多再支撑十日。火药、铅弹、炮弹,库存剩下不多,工匠日夜赶制,亦是杯水车薪。^0*0!晓-税¨徃, ¢无·错\内.容¢”
“昨夜血战,弟兄们己是疲惫不堪,加之缺粮少弹,城外惨状刺激,据教导队反馈,军心……颇有浮动。许多士卒私下讨论,这通州己经守了大半个月,建奴也围着打了大半个月,究竟还要守到何时?援军何时才会来。”
指挥部内的空气几乎凝固,将领们眉头紧锁,沉默不语。军心是最重要的事情, 火铳火炮虽短缺,但还能近搏守城墙,但军心散了,那队伍也就散了。
接连有人提出诸如“让镇抚队宪兵和教导队软硬兼施”、“杀马充饥”、“组织敢死队出城突袭建奴振奋军心”等建议,但都被杨凡否定了,这些办法或只能解一时之急,或风险太大,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低迷的士气。
就在这压抑的时候,中军部的教导队中一名教导员站了出来。教导队职级不高,但负责军中士气引导,所以今日也被石望安排过来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