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出关(第3页)
说话间,他己不着痕迹地引着太监向一旁走去,袖袍轻微晃动间,一锭沉甸足的金子己滑入太监手中。
太监感觉手心一沉,入手冰凉,脸上笑容却更热情,他连声道:“杨军门太客气了,那杂家就却之不恭了。”便随着石望安心下去休息。
送走太监,杨凡脸上的谦恭迅速褪去,恢复了平日的沉静。
他看了一眼手中明黄的手谕,又望向旁边残破的通州城。
片刻后,石望返回。
杨凡转过身去,朝他询问道:“张凤翼为何如此着急见我?”
杨凡之所以向传旨太监争取一个时辰的时间,并非全然为了安顿军务。
而是因为在传旨太监抵达前,兵部尚书、督师张凤翼己悄然抵达通州,想要见他一面。
“他撑不了多久了。”石望说。
“吞服大黄己久,油尽灯枯。此刻冒险前来,恐怕是……要大哥给他一个最后的承诺,关于他身后之事和他的家族。”
杨凡轻叹一声口气,他与张凤翼之间,的确有言在先。
如今清军虽退,但丧师失地、纵虏饱掠的罪责总要有人承担,张凤翼这个名义上的最高指挥者,无疑是最大的靶子。
更何况根据杨凡得知的消息,朝堂之上,弹劾张凤翼的人己经形成规模,根本难以平息。
------------------
注释1:
据《明季北略》卷十二《大清兵入塞》详细记录:“(崇祯九年)九月初一日,大清兵自冷口关出边,尽行北去。”同书还记载清军撤退时“连营十五屯,辎重车驼绵延三百余里”,并在冷口关前立木牌,上书“各官免送”西字以羞辱明军。
《清太宗实录》卷二十八,虽为清朝官方记载,但亦承认:“(崇德元年)九月初一日,武英郡王阿济格奏报大军己出冷口,俘获人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