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紫禁城(第3页)
一入门内,气氛为之一变。先前在门外尚能略微活动,此刻却真正进入需要极致恭谨的内廷区域。
领路的太监不言不语,只以眼神和几乎微不可察的手势为他指引方向。
杨凡跟着低下头,目光垂落,紧紧锁定在自己前方约莫三步远的地面上,盯着那被无数脚步磨得有些光滑的青砖。
他跟着太监沿着文华殿与武英殿之间穿堂通道向北行去。耳边只能听到自己靴底与石地面接触发出的轻微“嗒嗒”声,在两侧高墙形成的廊道间回响,更显周遭空寂。
杨凡不敢侧目,只能用眼角的余光感知两侧朱红廊柱与彩绘梁枋的模糊影子快速向后掠去。
“崇祯,朱由检…”
在这段只能低头前行的青石板上,杨凡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穿越前某个平常的下午。
戴着眼镜的语文老师总爱在讲课文时穿插历史轶事,在讲到明末背景时,曾用带着几分惋惜的语调勾勒过这位末世天子的一生。
------------------
注释1:
据《春明梦余录》记载,官员候召时需在“弘政门报名”,并在紫禁城外指定区域静候。崇祯帝曾明确要求“勋戚文武诸司等官有欲奏事者,赴弘政门报名候召”,与平台(建极殿后)的地理位置吻合。
崇祯帝登基后重启平台召对制度,平台召对作为简化版的政务对谈,方便快速即时召见对应大臣,无需等候早朝。他在位17年共举行189次,袁崇焕“五年复辽”的承诺即在此提出。
明朝官员面圣需经通政司登记,《明会典》规定“凡官员奏事,先具奏本投通政司”,通政司审核后再转交内廷。平台召对虽为非正式场合,但仍需通过内监接引,符合“先报后宣”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