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孟浪(第3页)

 杨凡心中一动,原来还有这番考量。差点要被调到宣大去,他沉吟良久,打了个腹稿,装作为全盘考虑缓缓道出: 

 “末将以为,当今局势,攘外必先安内。流寇肆虐于腹心,犹如釜底抽薪,使我朝廷难以全力应对辽东。 

 末将的根基在川地,熟悉流寇战法。若能返回重庆驻地,依托地利人势,征募训练新军,先以雷霆之势剿平流寇,稳固内地,则朝廷无后顾之忧,粮饷通道亦可畅通。 

 届时,再携大胜之威、百炼之军倾全力北上,与总理的宣大大军互为犄角,共击建奴,收复辽东。如此……循序渐进,方为稳妥之道。” 

 他没有首接否定去宣大的安排,而是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且看似更具操作性的战略步骤顺序。 

 卢象升听后目光深沉。他没有立刻反驳,也没有表示赞同,只是缓缓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杨凡这番“先安内后攘外”的考量,至少在战略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然而,那紧锁的眉头却并未舒展,他深知,这每一步的背后,都牵扯着无数难以预料的变数和朝堂纷争。 

 轿子依旧在夜色中前行,载着两位心思各异的人。 

 到了官舍,卢象升手下通报了手续,杨凡被安顿在其中一间官舍。 

 今日平台奏对并未得出最后决定和结论,皇帝仍然还在考虑,后边杨凡还得进宫继续,官舍便是杨凡暂时休寝的地方。 

 亲兵守卫围着杨凡屋子构成防御,石望亲自打来热水来杨凡屋内,他关上门,杨凡自顾自洗脚。 

 石望此时也己经知道了杨凡在宫内的言论,他检查了一遍门窗后,才靠近了一些,有些担忧地小声说:“大哥,你真的有把握五年时间就解决流寇和建奴,我觉着……时间还是太紧了些,五年咱们解决其中一股还差不多。” 

 屋内杨凡面色如常,摇头道:“只要咱们手上有几万兵,肯定是能打流寇也能打建奴的。” 

 杨凡自认为己经用几年时间捋清楚了如何才能大规模成建制的建立新军。 

 他现在缺的,一是粮饷,二是足够大的权力,这些崇祯都能给他。 

 只要有了粮饷和权力,他就能组建一支忠于自己的数万大军。 

 石望还是有些担忧:“那若是时间不够,完不成又该怎么办?” 

 杨凡瞟了他一眼,笑道:“真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没剿灭完建奴或流寇,难道咱们数万大军在手,还真有人敢派个人传个信,就能把咱叫走削了脑袋不成?” 

 石望恍然大悟,杨凡低头看着平静水面。 

 崇祯性格急功近利,这样的人,必须要承诺给他具体的东西,甚至还要给到具体的时间。 

 若是学着大多数人模棱两可的说什么臣必当竭尽全力,那充其量最多给你升个总兵,加几千兵额。 

 但杨凡所求,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