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奏对(第2页)
所以此时杨凡虽身处舆论漩涡中央,却反倒是最清闲的那个。
皇帝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早朝过后,下午后崇祯再度派太监来召杨凡平台觐见,杨凡收拾准备后跟着太监来到昨夜地方。
这天下午并没有内阁的人在场,除了几个太监,平台只有杨凡和崇祯两人。_l!o*v!e*y!u?e¨d?u.._n!e.t¨
在这种环境下,崇祯明显要放松许多,他没有昨日那般威严,反而与杨凡聊了很多与流寇作战的过程,随后又是聊了如何战胜的清兵的过程。
当听到清军六千骑兵集群冲锋,猛攻杨凡左翼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帝王有些紧张,好似己被杨凡带入生死搏杀的战场。
最后在听到杨凡说他派炮兵抵脸轰击清军奴酋,清军将旗折断落下,战局底定,崇祯才深深出了一口。
后面崇祯又问了通州防守事宜,听到杨凡说通州本来是一个机会,若是真能协调关宁军一同,再加上己经极力配合他的张凤翼,和其宣大部队,真能毕功于一役。
崇祯闻言沉默,他何尝不知道如此,当时他一日连发数道圣旨催促高起潜和张凤翼两伙人。
张凤翼就不说了,前面虽然表现极拉胯,但自从杨凡在京畿打了胜仗,似乎也是真的鼓励到了对方。
不仅派出勇卫营协助杨凡守住了通州,其后更是极力协调宣大部队解围通州。
虽然败多胜少,但在杨凡昨日的奏报中,称若无张凤翼协助,他怕是在通州也是城破身死,这样崇祯也觉得稍显慰籍,自己任命的兵部尚书至少也算是有心之人。
崇祯当即己经下了决定,虽现在朝堂之上对张凤翼的弹劾极多,普遍以陷地失师、误国之罪要求严惩,但崇祯想的是,张凤翼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革职对方,让对方归家养老便是。
其后崇祯又听到杨凡说清兵几度攻上通州城墙,杨凡亲自带着预备队将其杀退。
崇祯马上提出要看杨凡伤势,几个太监协助杨凡退去官服,崇祯瞧见杨凡身上一系列新伤旧伤,一时感触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