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人情

 下午,崇祯第三次召杨凡进宫奏对,实则又是两人单独对谈。·幻\想-姬¨ ¢最/薪`章+截¢庚~辛-快^ 

 这次,崇祯首接询问了杨凡的想法,杨凡将与卢象升轿子里说过的那些话再说了一遍。 

 表示自己希望能得到足够兵额、粮饷,再返回川扩军练兵,再领兵先内而外,步步解决大明症结。 

 但他必须没有掣肘,否则被一个不知兵者指挥,五年定难以平事。 

 这次对谈持续两个时辰,杨凡出宫后,崇祯独自一人在坐了许久。 

 还未等他决定下来,就收到一封特别的奏折,待他看过奏折后,终是长叹一声下定了决心。 

 …… 

 崇祯九年九月的夜,京师城的秋风拂过,落叶飞旋。 

 诏狱那扇铁门在暗夜里发出“嘎吱”声,缓缓开启一道缝隙。 

 一个身影踉跄着从门内黑暗中缓缓走出。 

 他衣衫褴褛,原本合身的官袍如今空荡荡地挂在枯瘦的身架上,在冷风中显得尤为单薄。头发也是花白凌乱,面容憔悴,眼窝深陷,皮肤更是久不见天日的苍白。 

 他站在诏狱门前的石阶上,似乎有些不适应外面的清冷空气,微微瑟缩了一下,眼神茫然地扫过空旷的街道,最终落在了台阶下那个挺拔的身影上,那人身后还跟着不少随从。?3~w′w·d~.¨c·o~m· 

 杨凡静静地站在那里,身着副总兵的官服,身后是几名牵着骏马、肃立无声的亲兵。 

 他望着从诏狱中走出的王维章,心中百感交集。 

 眼前这个神情落寞的老人,哪里还有半分当年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西川巡抚的影子? 

 而在王维章浑浊的眼中,台阶下的杨凡却是另一番景象。 

 身姿挺拔如松,面容英挺,眉宇间带着战场淬炼出的锐气与自信,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气势扑面而来。 

 一个是刚从诏狱脱困、削职为民的罪臣,一个是圣眷正浓、手握实权、刚刚立下勤王之功的朝廷新贵。 

 这对比何其强烈,真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寒风卷过,吹动两人衣袂,一时之间,竟无人开口。 

 过往的提携之恩,后来的宦海浮沉,如今的云泥之别,万语千言都堵在了这无言的凝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