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只想回村种地提灯观鱼
32.两株粟麦苗(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种植物也很重要,但是再肥沃的土壤,也不能让贫瘠的种子长出丰满的稻穗。”
孙善虽已经是太仓令,但是仍旧事事亲力亲为,所以他那一年酱色的皮肤才一年深似一年,所以,他说自己什么都不懂,是自谦了。
听了漆姑的话,他那双年迈的眼睛,迸发出不符合年纪的亮光,急忙上前一步问:“漆姑女郎这番话真是让老朽汗颜,漆姑女郎看来是继承了李先生的衣钵。只是,我督种的皇田,本就是选择好种子种的,可收成和普通百姓种的收成也差不了多少。”
漆姑回忆中以前阿父教的那些知识,当年她刚开始和阿父下地,阿父站在田边给她解释,她也一头雾水。
之后的七八年,她终于在实践中,一步步明白了当年阿父所说的“孟德尔”理论。
漆姑把自己这些年从阿父那里学习到的,用自己的话总结后,告诉眼前这位满眼求知若渴的太仓令:
“我阿父曾经说过,人和动物都是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若要孩子长得好看,就要男子女子都生得好,若要聪明,就要两人都聪明,植物同样如此但同时又不太一样,不过,要生下高产的粟麦种子,那么也需要两株适配的种子。”
漆姑说得仔细,孙善听得入神,没注意两道影子,轻轻停在门外。
她的话简单直白,但切中要害,很容易让人听懂其中的关键,太仓令很快领会了她话中的意思。
孙善苦相也没有了,眉毛也不耷拉了,眼角微微上扬,“也就是说,只要选择两种高产的粟麦种一起种下,就能得到高产的种子?”
漆姑苦笑着摇摇头,初初接触阿父说的那些话事,她也天真的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但阿父说,种子杂交是一项宏大的工程。
“没有那么简单,阿父带着我一起研究了将近十年,也才不过培育出来一种粟麦种,阿父说,要想培育完美的粟麦种,很难。”其实,阿父的原话不是很难,而是:几乎不可能。
她曾经问过阿父为什么不可能,阿父看着天边,眼神悠远,“因为时代,这个时代没有实验的设备,连基础的显微镜都没有,所以我空有理论,但很多事情,无法突破时代进行实践。”
阿父的那番话,她从未听懂,时代?实验设备?显微镜?
她有太多疑惑,阿父摸了摸她的头,“漆姑,如果你是我的学生,一定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过没关系,我现在封你为我的关门大弟子,哈哈哈!”
孙善一双眼睛就像饥渴的鱼儿张着嘴巴,等着接受来自眼前女郎的知识投喂,“漆姑女郎,这么说你们已经有现成的,能够让粟麦收成涨两成的种子了?”
漆姑摇头又点头,“没有。”孙善的眼神眼看就要失望的暗淡下去,就听漆姑道:“但是我和阿父已经知道哪两种粟麦杂交能够增加产量,虽然不是很稳定,但是只要今年的几株实验苗能够成功,就能验证我们的猜想了,明年就可以种下这两种粟麦苗,到时候再进行扫粉,想来增产是没什么问题的。”
太仓令不懂什么叫杂交、不稳定、扫粉,也不懂什么叫实验苗,但是他非常会抓重点,他忘记了和眼前女郎不过初次见面过,激动的拉着漆姑的手腕,“漆姑女郎说的可是真的!”
漆姑身后,响起说话声,“真是我的关门大弟子,好啊,这十年进步神速,想来没有我,咱们漆姑也可独当一面了。”
而他身后,司马弘眼神中带着欣赏,也带着她看不懂的探究,凝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