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改革深化,成效显著(第2页)
她指着一行红笔圈出来的数字:“朔州那边,一群前黑莲会成员组了个‘修桥大队’,上个月干完活,集体申请转正社区安保——工资不高,但管三餐,还能积分换房子。”
萧景珩看得直点头:“这才是正道。练武不为砍人脑袋,为的是扛得起梁、护得住家。”
他提起笔,刷刷写起奏疏:“标题就叫《论民间武力制度化之必要性》。开头别整虚的,直接甩数据:‘养千人于平日,胜调万兵于乱时’。”
阿箬凑过去看:“您这文风越来越接地气了啊,跟菜市场吆喝似的。”
“本来就是卖菜。”他头也不抬,“朝廷就是个大摊主,卖的是安稳,收的是民心。你价格公道,服务到位,谁还去隔黑店挨宰?”
半个时辰后,奏疏连同图表一起送往宫中。
傍晚传来消息:皇帝看完当场拍桌,“照准!谁再敢拦,让他来乾清宫当面跟朕吵!”
新政彻底坐实,江湖事务司从临时机构升级为常设衙门,编制、预算全批下来了。
阿箬听后乐得直蹦:“这下好了,以后武林大会不用比武功,改拼kpi了——年度考核优秀者,奖励御赐牌匾:‘遵纪守法好公民’!”
萧景珩笑骂:“你就不能盼点正经的?”
“这还不够正经?”她瞪眼,“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拿过官方认证!现在连扫地僧都能评‘五星级环卫僧员’!”
两人正着,门外亲卫来报:“姑娘,南市有个流浪汉指名要见您,……是您旧相识。”
阿箬脸色一变,立刻往外走。
那人缩在巷口,衣衫褴褛,脸上糊着泥,可眼神还是熟悉的倔。
“阿箬。”他哑着嗓子,“你还记得我吗?一块从西北逃过来的。你现在吃香的喝辣的,跟世子混得风生水起,可我们呢?还在啃树皮!”
周围几个乞丐也围了过来,目光复杂。
阿箬没辩解,只了一句:“跟我走。”
她带着他们穿过半座城,来到南市新辟的“流民安置坊”。
这里有三间大屋:一间是免费粥棚,炉火正旺;一间是儿童教习所,十几个孩坐在矮凳上认字;最后一间挂着牌子——“技能实训工坊”,里面一群人在学编竹筐、做豆腐、修木器。
墙上贴着告示:
【识字满百,可报名炊事杂役,月俸一两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