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京师资匠,技术之争(第2页)
她一口气报出许多要求,有些工具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她只能描述其功能和大概模样。
谢无咎听得极其认真,不仅没有不耐,反而眼中赞赏之色愈浓。他立刻对侍立一旁的另一名影卫道:“记下沈娘子所需。水平仪、量具去找城里最好的匠作想办法,不惜重金。石膏、石灰立刻去采购。潮汐记录……令沿海的影卫日夜观测记录,详细报来。”
“是!”
影卫领命而去,效率高得惊人。
接下来的日子,沈薇薇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盐田方案的优化设计中。有了影卫源源不断送来的地形数据、潮汐记录,甚至还有冒险临摹回来的、对方水车的部分结构草图,她的方案越发清晰完善。
她发现对方使用的是一种类似龙骨水车的提水装置,效率低下且依赖人力畜力。而她设计的利用潮汐自动纳潮、通过闸门控制水位、利用连环盐池自然蒸发浓缩、最后在结晶池收获的法子,无疑先进了整整一个时代!
她甚至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杠杆滑轮系统,用于后期收取盐晶,节省人力。对于卤水浓度的判断,她结合这个时代已有的“莲子的浮沉法”,加入了石膏沉淀加速结晶的步骤。
一套结合了时代条件和她的超前知识、尽可能高效、省力、优质的晒盐工艺流程渐渐在她手中成型。
数日后,当沈薇薇将画满各种图案、标注着密密麻麻数据的绢布交给谢无咎时,他仔细看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
屋内寂静无声,只有绢布翻动的细微声响。
谢无咎的目光越来越亮,最终,他猛地一拍桌子(幸好控制了力道):“妙!实在是妙!依此之法,莫说七成,人力至少可省九成!出盐效率和纯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他抬头看向沈薇薇,目光灼灼,仿佛发现了稀世珍宝:“沈薇薇,你总是能给我惊喜。”
沈薇薇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微微别开脸:“只是……纸上谈兵,还需实地验证。”
“那就去验证!”谢无咎毫不犹豫,“影一!”
“属下在。”
“按照沈娘子的图纸和方案,集中人手,在黑石湾以南三十里外的那处隐蔽滩涂,开辟我们的第一块盐田!要快,要隐蔽!所有材料工具,优先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