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海外奇种,初露峥嵘(第2页)

眼前的一切,看起来是如此寻常,如此“农家”,与昔日那金浪翻滚、香飘十里的“祥瑞”之景判若云泥。偶尔有州府差役奉命远观,见此再普通不过的杂粮景象,也很快意兴阑珊,回禀之后,更让崔刺史等人深信“祥瑞”已绝,对此地的关注日渐淡薄。

然而沈薇薇并未有丝毫松懈。她每日巡行田间,细致察看着每一种作物的长势。失去了灵泉水的大量滋养,这些作物的生长复归自然,但也正因如此,每一分精细管理的成效都更为凸显。

她察觉此地土壤偏沙,保墒能力稍弱,便指导“雇工”们增加了灌溉频次,并在豆田与高粱地中铺覆干草以减少水分蒸发。发现粟米地中出现零星钻心虫害,立即令人采集菖蒲、苦楝树叶捣汁喷洒防治。

她所有的管理皆遵循着此世所能理解的农法,只是做得更为精准、更为及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庄内的作物长势明显较山外农户的更为健壮整齐,几乎不见病虫侵扰的痕迹。

谢无咎偶尔会信步至田边巡视。他对这些看似“平凡”的作物也流露出不小的兴趣,尤其格外关注那片长势迅猛的薪炭林。

一日,他指着山坡上已渐成气候、郁郁葱葱的林子问道:“这些林木成材后,除作柴薪之外,尚有其他用途否?”

“其木质颇为坚硬,纹理顺直,耐腐性也属上佳,”沈薇薇依据系统提供的有限资料答道,“应可用来打造些结实耐用的家具、农具,或是在建房时充当椽木。待其再长大些,便可择选间伐,一试究竟。”

谢无咎微微颔首,眼中掠过一丝精于盘算的光芒:“甚好。柴炭、木料,皆是市面上的硬通货,从不愁销路。尤其眼下这般时局……”

他话未说尽,但沈薇薇心下了然。历经“惊蛰”一案,京城乃至各方州府的物资流通恐生阻滞,此类基础物资的价值,只会与日俱增。

时光便于这看似平淡的耕种收获中,悄然流走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