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江城震动(第3页)

“好!先生大义,咱华夏人,就不怕他们小鬼子整事,咱面对面的,跟小鬼子干一架。”

说出先生拱拱手,从踩着的椅子上下来,

熟料下一刻,一位身穿长衫的中年人快步走上来,一把站了上去。

“同胞们!日寇亡我之心不死,如今更构陷忠良,企图摧折我华夏抗战之脊梁!我们能答应吗?”

“不能!绝不答应!”

“英雄该不该被污蔑?该不该被交给敌人?”

“不该!!”

“好!那就让我们走出去!让政府听听我们的声音!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人的骨气!

游行队伍迅速扩大。工人放下了工具,店员关停了铺面,教师走出了课堂,普通的市民抱着孩子、扶着老人,默默地加入了这洪流之中。

江城的街道上满是群众的示威之声。

而国防委员会办公室内,校长脸上的阴云亦挥之不去。

单是交出陆抗还好说,只要能给他一点发育的时间,他何尝不能不靠外界的力量阻挡鬼子的侵略。

然而【承认伪满,放弃排日排满,出让沪上、华中主权】这几条,注定了国府不可能答应鬼子的要求。

拿着这封电文,今早来跟他汇报的行政院副院长孔子渊沉声道,

“委员长,日方提出的条件,国府断无接收的道理。”

校长点点头,

“今日除投降外无和平,舍抗战外无生存。

国军必须做好继续长期斗争的准备,”

随后,校长拿起手上的报纸,

“德意志,把这封【复文】的内容全部放出来,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原本国府在收到鬼子内阁转达的条件时,决定略过陆抗这条,将其他条款放出去,

反正最后的决定都是拒绝。

但德意志竟通过鲁省的纸媒力量,称应该将全部内容披露,导致他们亦不得不跟进,

反倒给陆抗造了声势,这让校长很是生气。

这一切,要从法肯豪森从紫金山回来后,发给德意志的那封电报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