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快上马,小高王教你开大车长安第一青铜
第76章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李世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被后世政治家、历史学家赞誉为“千秋金鉴”!】
【李世民以“容人之量”铸就明君典范,魏征以“直臣之骨”树起谏臣丰碑。】
【贞观时代的光芒,正是源于君臣二人互相成就,共同谱写的信念!】
嘉靖年间
“太宗与魏征之间成就千古佳话,海瑞决定效仿魏征,为君父谏言,直言天下之事!”
海瑞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对侍立在旁的老仆说。
“老爷,您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当今天子可不是太宗文皇帝。”
老仆担忧的眼神看向海瑞,老爷要去做的是天下人不敢做的事情。
“老夫已备好棺材,与母亲告别,当为天下之事做些贡献了。”
海瑞正正神,一手圣贤书,一手明大诰,他要为天下人直言不平。
君父作为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就是太聪明了,不将心思放在天下,而放在一己私心上。
海瑞决定揭穿这层皇帝的新装,不知道君父做好准备了吗?
春秋战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孔老夫子越读越觉得其中微言大义,当今列国伐交频频,伤害最深的不正是民吗?
若列国的民不支持打仗了,厌恶战争了,那是不是各国之间就可以和平相处。
这不是正是周礼中说的天下大同,也是吾等追求的梦想。
“颜回,你是否有所感悟?”
“夫子,魏征所言真正触及国家本质,此乃天下之福;后世子孙追求已经比回更高了。”
颜回看着魏征的身影满眼欣赏,他认为克己复礼为仁,魏征已经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去思考何为“仁”。
但这正说明后世子孙没有原地踏步,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善,时代不同,我们追求的仁义也不同,需要结合时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