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树种活了,可以卖苗木(第2页)
“老赵,这里的村民现在靠什么生活?”陈浩问。
“种地,但收成不好。”老赵叹气,“年轻人都走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再这样下去,这个镇子就要消失了。”
陈浩没有说话,他在思考。\三^叶-屋, ~最^新-章·节!更+新?快,
晚上,他和小王住在镇上唯一的招待所。房间很简陋,但好歹有暖气。
“陈总,你说这个项目能做成吗?”小王问,他最近已经习惯叫陈浩“陈总”了,虽然陈浩才十八岁。
“不知道。”陈浩很诚实,“荒漠化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投入。但不做,肯定不行。”
“可是投入这么大,回报在哪里?”小王问。
“回报不一定是钱。”陈浩说,“如果我们能让这里重新变绿,让村民有了活路,这就是最大的回报。”
小王看着他,突然笑了:“陈总,你才十八岁,怎么说话跟老干部似的?”
陈浩也笑了:“可能是跟张老师待久了吧。”
接下来的一个月,陈浩几乎都待在西北。他走访了十几个村子,和当地的林业专家、水利专家开了无数次会,终于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治理方案。
方案的核心是“以水养绿,以绿治沙”。先通过打井、修渠,解决灌溉问题;然后种植耐旱植物,逐步恢复植被;最后发展特色农业,让村民有稳定收入。
“这个方案理论上可行。”林业专家老刘说,“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很多。”
“什么困难?”陈浩问。
“钱是一方面,人是另一方面。”老刘说,“打井修渠需要钱,买树苗需要钱,后期维护也需要钱。而且,你能保证村民配合吗?”
“钱的问题我来解决。”陈浩说,“至于村民,我会想办法。”
他找到镇长老赵,提出了一个想法:“老赵,我想成立一个合作社,把愿意参与治理的村民都组织起来。”
“合作社?”老赵有些意外。
“对。”陈浩解释道,“合作社负责种树、管护,收益按劳分配。这样一来,村民有了积极性,项目也能可持续发展。”